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24/E09/23
項目名稱:一種創新的基於混合納米流體噴霧冷卻的熱管理系統用於高效冷卻電動汽車大功率電子設備
首席研究員:ASIM Muhammad 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和各國推出潔淨能源和環保政策,電動汽車(EV)高功率電子元件的熱管理因高功率密度、芯片小型化、密集封裝和車速提升而成為研究焦點。當前電動汽車(EV)高功率電子元件的散熱量可達500 W/cm2,未來電動汽車的散熱量可能會超過1,000 W/cm2。這樣高的熱通量可能無法被現有熱流體(如水和介電流體),甚至有效冷卻技術(如噴霧冷卻)去除,因其排熱能力有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研究提出了新一代熱流體混合納米流體,開發冷卻噴霧的潛力。

研究顯示,混合納米流體(基流體中兩種不同類型的納米粒子分散)具有協同熱性能,其導熱率高於基液和單顆粒納米流體。在這項研究中,混合納米流體將用於噴霧冷卻應用,這應對當前和未來電動汽車高功率電子元件的散熱挑戰。每個噴霧液滴將包含混合納米顆粒,由於其協同熱行為,可以提取大量熱量。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混合納米流體噴霧冷卻保持電動汽車高功率電子模塊在安全溫度範圍內的同時,去除其熱散通量。然而,使用傳統流體(如水和介電流體)的噴霧冷卻無法去除電動汽車高功率電子設備的散熱通量,導致溫度高於元件故障溫度。這是由於現有的熱流體由於其熱物理特性差,表現出低熱傳導系數。本項目將研究電動汽車高功率電子元件混合納米流體噴霧冷卻的單側和雙側冷卻方法。此外,通過針對不同層厚的電動汽車電力電子模塊的優化方法,降低封裝熱阻。初步研究結果顯示,電力電子模塊中使用的陶瓷材料對總封裝熱阻有重要影響。在這項研究中,將優化陶瓷材料的厚度,以確保其能夠承受高電壓,同時為電力電子封裝增加最小熱阻。此外,厚度優化研究中還將考慮溫度影響,因為電力電子模塊在高溫下運行,這可能會影響其中使用的陶瓷材料的介電強度。此外,本研究還將探討比目前使用的陶瓷材料(如氧化鋁和氮化鋁)具有更優秀介電和熱性能的新材料。此項目亦將研究混合納米流體噴霧殘留物的清潔和再懸浮機制。研究將揭示混合納米流體的噴霧冷卻在當前和未來電動汽車高功率電子設備的有效熱管理中的潛力。雖然本研究所提出的混合納米流體可能對水生和陸地環境構成潛在威脅,但一旦集成到電動汽車中,它將被應用於封閉環境中,不會暴露在自然環境中。



項目編號:UGC/FDS16/H29/23
項目名稱:主動和被動注意力捕獲在注意力提升效應中的作用
首席研究員:區國昌博士(都大)

摘要

人類的感官時刻從周圍環境中接收大量的信息,而大腦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注意力系統是一種選擇和專注於處理與目標相關的信息的心理機制。 注意力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大腦分配心理資源來處理不同的並行信息流的機制(例如在開車同時與某人交談)。 認知心理學的傳統觀點認為,這種“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會導致兩項並行任務的表現皆受損,因為用於同時處理兩項任務的心理資源有限。 這種“干擾假說”在心理學領域已經存在很長的時間,用以解釋處理雙重任務或多重任務期間表現受損的各種實驗結果。

雖然當人們在執行雙重任務時出現這種干擾效應是合理的,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執行雙重任務有時可能反而會提升任務表現。 例如Swallow和Jiang(2010)最初報告的“注意力提升效應”(ABE)表明,當人們嘗試牢記於電腦屏幕上向他們展示的英語單詞同時執行並行的目標檢測任務時(例如在看到某個目標物體出現時按下指定的鍵),他們會更好地記住單詞(在隨後的記憶測試中有更好的表現)。 這種於雙重任務中出現的“提升”效果是一項令人驚訝的發現,因為分散注意力一般被認為會損害認知系統的信息處理。 這種ABE已經通過各種記憶實驗(包括使用語言和圖片材料,以及跨越視覺和聽覺的方式)得到了證明。 心理學家提出,在這種雙重任務中,目標檢測行為會在非常短的時間(約 0.2 秒)內提升信息處理能力,從而提升將同時接收到的信息編碼到記憶系統中的能力。

此前大多數ABE的研究都集中在記憶任務材料的特性上,而很少研究捕獲注意力的目標物本身。 這無疑是一個重要而需要填補的研究課題,因為任何涉及視覺注意力捕獲的現象最終都取決於捕獲注意力的目標物本身。 關於ABE這個課題,主研究者此前曾進行過一項研究(Au&Cheung,2020),發現ABE效果取決於捕獲注意力的目標物的顯著性(包括外觀和出現頻率),但與物體相對於待記憶材料的位置無關。 為了沿著這一研究不足的主題擴展,此研究項目旨在有系統地測試在 ABE 中捕獲注意力的目標物之屬性,特別是主動和被動注意力的捕獲。

此研究項目的兩個行為實驗將要求參與者牢記於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單詞,同時通過按下鍵盤的按鍵來檢測目標物。 經過此“牢記部份”之後,實驗將進入“識別部分”︰參與者將需要判斷他們在牢記部份時曾否見過每個此時出現的單詞。 在實驗一中,每次目標檢測都會被分配一個獎勵分數,而參與者如果正確檢測到目標物就會獲得該分數。 此設計目的旨在測試當參與者檢測被附加更高獎勵分數的目標物時會否導致更強的注意力捕獲(因為有更強的動機而主動參與),從而導致更好的記憶表現(更強的 ABE)。 在實驗二中,在牢記部份之前,參與者將看到一系列的圖像,這些圖像都暗示與目標物一致(或不一致)的顏色(例如與紅色目標物有一致顏色的有番茄、紅燈、消防栓)。 這將導致參與者對這種顏色發生“促發”現象(一種內隱學習)。 當他們在後續的目標檢測任務中看到顏色一致的目標物時,他們的注意力會更強地(而被動地)吸引到目標物之上。 通過比較參與者對與促發顏色一致或不一致的目標配對的單詞之記憶表現,我們可以測試注意力的被動參與會否在 ABE 中發揮重要作用。



項目編號:UGC/FDS16/E04/23
項目名稱:高性能鋼材螺栓連接節點在室溫與高溫下的性能與設計
首席研究員:蔡炎城博士(都大)

摘要

使用高性能負載(HPS)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減少廢棄物建築、提高能源效率和永續發展方面的公共政策。HPS可用於香港升級整合建築(MiC)中的鋼政策單元,例如:使用高強度鋼(HSS)來實現更大的承載能力。我國及其他國家已開發和生產了具有高強度、冷成型性、耐腐蝕和延展性等性能的HPS。這些相關的特性受到了鋼的影響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以及香港等沿海地區MiC專案的鋼模組設計受到工程師的青睞。近年來開發的HPS,即名義0.2% 屈服應變(fn,0.2)為900MPa的冷成型高強度鋼,以及相對較新的經濟型雙相不銹鋼(LDSS),fn,0.2為530MPa,市場上有供應。然而,現有國際設計規範不涵蓋在滅火和高溫(火災中)下使用HPS建築材料(例如冷成型HSS和LDSS)的結構設計,除了歐洲規範(EC 3-1.4,2015)主要討論LDSS在常溫下的設計。這種現狀限制了這種高性能材料在建築中的使用。

螺栓連接是鋼結構中最常用的連接類型。螺栓連接的結構性能對於鋼結構中常高溫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產生最關鍵的作用之一。雖然建築業對採用高性能負載(即本項目中的冷成型HSS和LDSS)有著極大的興趣和需求,但目前還沒有針對常溫和高溫下HSS和LDSS螺栓連接的設計規則。本研究項目提出了在常溫和下對冷成型HSS和LDSS節點連接節點進行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研究將首先在結構部件進行,然後在結構體系進行,例如HPS框架性能研究。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產生有關HSS和LDSS節點連接常高溫下面的實驗和數值模擬數據,包括承載力、變形和失效模式的,並針對不同失效模式提出新的設計規則,以促進HSS和LDSS在建築工業界的採用。 這些新提出的設計規則可以被採用國際鋼結構設計規範,也可供執業工程師使用。



項目編號:UGC/FDS51/H02/23
項目名稱:衛三畏《英華分韻撮要》詞彙考
首席研究員:陳以信博士(伍倫貢)

摘要

由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年)編寫、1856年出版的《英華分韻撮要》是第一部粵語字典,它保留了大量19世紀粵語的特點,對粵語研究有極大價值。 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人對其語音、詞彙及例句作專門研究,現有的早期粵語文獻資料庫也未收錄這部重要的作品。

本研究項目將建立數據庫,填補此一重大空白。 用戶能以英語、漢字或粵拼搜索字典中特定的字、詞或短語。 受益人包括所有研究粵方言,以至鴉片戰爭時期中西文化、經濟交流的學者。



項目編號:UGC/FDS14/H03/23
項目名稱:香港人如何接收新聞:新聞規避、社運低潮、及關鍵事件
首席研究員:陳智傑博士(恒大)

摘要

近年來,學界及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新聞規避的現象。 學者們嘗試研究為何有人刻意迴避有關公共事務的新聞。 新聞規避對政治傳播及民意評估有重大影響。 新聞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已經不再是人們喜歡接收的社會資訊,極富學術及政策研究價值。本計劃目的在於探究:1)新聞規避的背後,會否有一些人口、社會心理、及媒體使用的特徵?2)新聞規避會否重根本上挑戰我們對民意及公民意識的理解?3)在香港的社會形勢下,新聞規避會否跟一些重大事件(例如2019年示威及新冠疫情)的後遺症有關?



項目編號:UGC/FDS51/H(B)01/23
項目名稱:香港年青人對房屋需求的偏向︰如何為共享房屋設計及定價?
首席研究員:陳慶年教授(伍倫貢)

摘要

香港的房價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很少居民有能力購買私人物業。 因此,許多低收入家庭依賴房屋資助來補貼住房。 這個問題對年輕人來說尤其嚴重,他們缺乏工作經驗,通常從事低薪工作。 多項調查發現,年輕人是香港最不快樂的人口群體。 儘管政府一再嘗試加快公營房屋的供應,但完成的單位數目仍落後於目標。 顯然,香港的住房問題難以通過傳統的公共住房計劃來解決。 政府必須開發創新的、多管齊下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提出的研究將探討香港年輕人的住房偏好,特別是共享房屋作出研究。 這項研究之所以重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首先,近年來提出了各種房屋資助方案,包括公共房屋、過渡性房屋、現金津貼計劃和共享房屋。 這些選擇在房屋特徵、租金成本、等候時間、允許入住期限和收入上限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我們將了解年輕人如何對這些選擇進行排序,然後使用平均邊際成分效應(AMCE)來量度個人因素對其選擇的影響。 結果將揭示人們如何對現有的房屋選擇進行排名、這些選擇的市場需求以及這些選擇是否被視為相近的替代品。

其次,任何新建的共享房屋都應該根據日後入住的年輕人的需求來建設,因此,應該評估各種共享房屋屬性的重要性。 我們將使用層級分析法(AHP)來量化年輕人對各房屋屬性的排名。 與傳統的調查方法不同,AHP將使我們為每個房屋屬性分配一個數值,該數值代表年輕人對該屬性的評價。

第三,我們提出的研究將確定年輕人對此類房屋的願付價格(WTP),這是了解他們的需求偏好的重要因素。 共享房屋仍處於發展階段,並且沒有價格和屬性數據。 此外,共享房屋僅由非政府組織提供,這意味著沒有市場信號可以制定價格。 幸運的是,WTP調查被廣泛用於估計非市場商品的價值。 我們的結果將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關他們可以收取的租金、此類項目的潛在成本以及因此所需的補貼的有價值的信息。 這些信息將使政府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在香港實施共享房屋計劃的可行性。



項目編號:UGC/FDS15/H19/23
項目名稱:香港兒童文學: 城市與圖文敘述
首席研究員:陳芷盈博士(樹仁)

摘要

在本地的學術研究範疇中,香港兒童文學一直不是研究對象的主流。 香港文學系列分別於2014年和2021年出版了兩本兒童文學選集,驟眼所見,學術界對兒童文學抱有相當程度的重視。 然而,選集只列出了部分作家的作品,也沒有空間深入討論選出的作品以及香港兒童文學的發展趨勢。 大部分香港兒童文學研究都是以 20 世紀 90 年代作品為中心的歷史概述和簡短記錄,顯然缺乏針對該年代出版的資料、作者、出版商、意圖和類型的梳理和研究。 多位本地兒童文學評論者,例如東端、蔣風、周蜜蜜、劉登翰更認為,香港兒童文學在 1990 年代初已經逐漸衰落,不過亦有論者如伍麗微所指,過去十年兒童圖畫書的興起大力復興了香港兒童文學。 不僅連鎖書店願意單獨開設國際和本土兒童讀物專區,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和出版商也致力發展圖畫書的業務。

本項目的重點是將香港都市文化與本地文字和圖像敘事之間相互連結。 主要研究方向概括為以下幾個部分︰一,香港兒童文學中文字與圖像敘事的手法運用; 二,圖畫書的興起; 三,從選取作品中了解香港在本地兒童文學所呈現的都市形象。 以上的研究內容及方向是基於不少評論家,包括也斯、王家琪、羅貴祥等人提出有關香港文學及其都市文化之間的緊密關係。 香港文學涵蓋了本地作為亞洲國際城市的地緣政治角色,殖民歷史和政治,及其當中的都市文化,而香港兒童文學也自然地呈現了這些特質。 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兒童文學研究中,圖文敘事並不享有與文字敘事同等的地位。 即使圖文敘事已被視為圖畫書(Nodelman 1988;Nikolajeva 和 Scott 2004)和漫畫書(McCloud 1993;Kress 和 Van Leeuwen,1996;Groensteen 和 Miller 2013)的主要敘事模式,本地評論者如東端、劉登翰、阿濃、何紫等人一直側重文字敘事而不在意圖文敘事的價值、重要性和貢獻。

結合當代都市環境,本項目將透過香港兒童文學中圖像敘事及其與文字敘事的協作, 探討兒童文學與香港都市空間的關係,審視文本中對香港的幻想、現實描寫和理念敘述,論述都市當中的各個單位的相互聯繫和發展而造成的動態,反思香港如何成為多元文化相連的都市空間。 本項目由《兒童樂園》(1953-1995)這本重要的本地兒童雜誌開始,梳理香港的圖像與文字文本的表徵和協作的演變,並嘗試了解當前圖畫書的整體趨勢,當中如何以嶄新的文字和圖像相互合作的敘事形式等,不但為本地兒童文學拓展了新的平台,更令讀者對這座都市的認識提供了另一番視野。 本研究項目將分析選定的文本內容,並透過Google Vision API進行文本中對城市的圖像描述的定量檢查,輔以出版商、作家和插畫家的採訪,檢視本地兒童文學在文字和圖像敘事所描繪的香港都市形象。



項目編號:UGC/FDS16/H10/23
項目名稱:我們時代的蜜蜂寓言:發掘香港拾荒者的資產和價值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慧燕博士(都大)

摘要

從曼德維爾(Mandeville)、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到張五常,他們的經典作品都提到蜜蜂。 蜜蜂採集花蜜以求生存(私人利益),並在傳播花粉時無意中產生積極的外在作用(公共利益)。 拾荒者就如蜜蜂。 在富裕但經濟兩極化的香港,拾荒是常見的非正規經濟活動。 拾荒者多是長者,他們每天回收物料賺取額外收入。 雖然拾荒行為主要是出於個人經濟動機,但也產生了公共環境和經濟效益。 香港特區政府正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宜居城市。 可是,拾荒者作為專門的廢物處理服務提供者,他們的工作方式、資產和貢獻,並未出現在公共政策、學術研究和公共討論之中。 一方面,懲罰和禁止拾荒的政策仍佔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本地研究和公眾論述中,拾荒者多被簡化為自力更生的貧困和需要幫助的人士。

本研究將運用廢物研究和非正規經濟為研究框架,檢視拾荒者的工作方式、資產和價值,以及拾荒行為對社會和拾荒者自身的意義。 廢物並不是意義單一的固定物件,而是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系統中相互交織地創造、管理和流通。 拾荒者身處廢物管理系統的前線,將物品從垃圾堆中轉移,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和可交易的商品。 因此,他們可被視為推行「無廢棄」社會過程的促進者。 然而,他們被排除在正規廢物管理系統之外,他們的工作也被嚴重貶低。 本研究採用「資產為本的可持續生計方法」,揭示拾荒者的五大資產,即人力資產、社會資產、物質資產、財務資產和公共資產,並了解限制他們資產和生計的因素。 本研究將採取多種質性研究方法,詳細描述和分析香港拾荒者的生存策略,以及他們在轉化廢物過程中產生的價值。

本研究是對特區政府建設香港為一個富凝聚力和宜居的城市政策提供適時的回應。 它探討本地廣泛關注的議題,包括財富差距、長者貧窮和社會共融。 它也回應全球對廢物管理的關注,並在以生態為主導的循環經濟模式,加入社會和政治的維度。 本研究採用資產為本的方法,有助填補對香港拾荒者和廢物管理的研究空白,並將香港視角注入目前以全球南方為主的拾荒者和非正規經濟的學術討論中。 研究結果將有助政策制定者和服務提供者重新審視廢物管理和社會包容議題,構思創新的政策,更有效發揮拾荒活動為香港的社會平等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效益。



項目編號:UGC/FDS24/H22/23
項目名稱:空襲的迴響:從文學和印刷媒介中聆聽民國時期的戰時聲景
首席研究員:陳抒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本計畫旨在研究1937年至1945年二戰時期的中國的聲音景觀在印刷媒介中的書寫與表達。 研究將以文學文本為中心,參考影像、檔案等其它形式的文本,通過收集、整理、梳理、分析戰時聲音的記載以及聲音的文字化再現,探討現代聲音景觀與個體以及民族聽覺經驗之間的密切關聯。 本研究將聚焦在戰時重慶、昆明出版的報紙、文學期刊以及現代作家的詩歌、自傳和小說上,從中探討聲音現代性在歷史和文學中的表述形式、特點及其意義。 通過本計畫,由現代戰爭和媒體技術形塑的中國二戰時期的聲音景觀將被完整地勾勒、描述出來,作為現代性表徵之一的聲音景觀對特定時期國人情感和美學體驗的重大影響也將被深刻地揭示出來。



項目編號:UGC/FDS14/P03/23
項目名稱:保險科技:結合數據分析的風險分級及保費調整
首席研究員:陳永釗博士(恒大)

摘要

在大數據時代,由於數據收集渠道日益豐富和高科技設備的助力,數據能夠以更高精度即時收集,而其中涵蓋的特徵變量的數量以及數據集的規模都在迅速增加。因此,數據分析在過去十年中變得非常受歡迎,並廣泛應用於保險、金融、醫療科學甚至社會科學等領域。

以保險科技為例,傳統的保費計算可以通過整合數據分析實現進一步的現代化,例如對市場利率隨時間的變化進行更精細的追蹤,以及更詳細記錄投保人的退保行為。 作為保費調整的另一個強大工具,傳統的信度理論只關注個體層面,但通過整合數據分析,公司可以基於收集到的數據對每個投保人進行主觀判斷,進而向他們收取不同的保費。

另一方面,風險分類不僅在保險科技和金融科技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廣告、物流和教育等其他領域中不可避免。的確,特徵變量的數量增加自然提供了更多信息,但底層的依賴結構比以往更加複雜;一個自然的問題是如何從所有這些特徵變量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並盡可能揭示特徵變量之間隱藏的依賴關係。

在該項目中,我們旨在從數據分析的現代視角重新審視保險科技中的這兩個重要問題,即保費調整和風險分類。對於一種名為保證最低給付型(GMxB)的特定類型的保險合約的保費計算,我們將採用更現實的模型,結合上述數據分析背景的發展,進一步開發一種數值方案,該方案在與保險公司通常採用的蒙特卡羅方法相比精度相近,但運行時間顯著縮短。然後,針對風險分類,我們將設計一種統一處理所有特徵變量的機制,並將其轉換為離散變量,以便盡可能揭示它們之間的依賴結構;這將進一步促進我們提出的新貝葉斯分類器的實施,該分類器也考慮到了依賴結構,而初步的數值研究已經顯示出我們的分類器在與其他常用機器學習算法的競爭中的競爭力和穩健性。最後,我們從信度理論的視角研究保費調整問題,並通過將群體損失函數添加到原本僅包含個體損失函數的目標函數中,研究從建模角度融入公司級觀點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目標函數的複雜性增加,未必能得到像著名的Bühlmann模型中優雅的顯式解,因此我們尋求通過不動點方法而非隱式解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在計算機模擬的目的下非常有用和高效。

我們的整體研究目標將通過涉及各種領域來實現,包括但不限於常微分方程、數值方法、機器學習和信度理論。我們的課題預期達到以下結果:(1)為保險公司提供更高效的GMxB保費調整,以節省時間和資源,並在保費計算方面提供更準確的結果;(2)改進風險分類方法,以更好地揭示特徵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並提供更準確的風險評估和分類結果;(3)探索將公司級觀點融入保費校準中的可能性,以更全面地考慮整體損失和風險管理策略。



項目編號:UGC/FDS24/H10/23
項目名稱:現場課堂錄影中動態螢幕手寫標註的多模態分析
首席研究員:張諾銘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科技進步使教育科技能更易獲得。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亦顯著改變教育版圖:線上同步教學和學習,藉著具備螢幕分享功能的視訊會議應用已成為可能。 除了利用視覺輔助如PowerPoint簡報和影片內容外,教師實時在螢幕上手寫標註亦常見。 研究已顯示螢幕筆畫注釋對理解、動機及參與的好處;然而,我們對這些手寫注釋如何與螢幕其他視覺內容的聯繫,以及哪些手寫注釋能有效吸引學生及促進學習,認識仍然有待增加。

此次為期24個月的研究項目旨在透過多模態話語分析某大專院校四個主要學科(商業、工程、語言及心理學科)的現場直播錄影中蒐集及分析筆畫注釋的意義創造作法。 計畫亦旨在調查學生對學習材料含有動態螢幕筆畫注釋的觀感和體驗,以及透過親身觀課、調查和訪談了解教師在現場直播講課中使用動態螢幕手寫注釋的常見作法。

通過三項研究,本研究旨在找出在現場直播螢幕中,手寫注釋與靜態視覺輔助間的邏輯關係,並確認何種意義構成策略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及鞏固所學內容的記憶。 除了提升教學並開發師資培訓素材外,計畫亦目標推廣多模態與教育科技研究領域,彌補現場直播錄影中不同視覺輔助協同作用相關文獻的研究空白。



項目編號:UGC/FDS17/M02/23
項目名稱:Characterization of subtype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ultiomics approach
首席研究員:張伊華博士(東華)

摘要

背景: 磁力共振造影(MRI)序列已應用於診斷阿茲海默症(AD)、輕度認知障礙(MCI)和其他形式的失智症。以往的研究證明使用結構性的MRI,AD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有顯著的內側顳葉萎縮。在失智症患者中,靜息態功能性MRI(rs-fMRI)也已被應用於識別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缺陷。正電子斷層掃描-電腦斷層掃描(PET/CT)圖像提供了有關澱粉樣蛋白斑塊位置的信息,這些信息已被證明與AD進展相關。這種成像技術可以顯著改善失智症的診斷。然而,失智症的前驅階段表現為輕度認知障礙(MCI),在影像學上發現,其結構變化最小,而且澱粉樣蛋白負荷低,需要多種影像方式才能獲得結論性診斷。結合各種成像模式的綜合演算法可以改善基於輕度認知障礙成像表徵的準確性,這可以允許及時介入(例如支持和藥物治療),從而大大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目標: 擬議項目旨在開發人工智能系統以支援早期診斷各種亞型的輕度認知障礙。首目標是從相關的臨床影像中識別特徵,以分别出不同亞型的輕度認知障礙。 二、擷取來自結構性MRI、rs-fMRI 和18F-氟替他莫正電子斷層掃描–電腦斷層掃描(PET/CT)與MCI相關的影像特徵。三、使用人工神經網路(ANN),基於臨床和診斷成像的特徵建立診斷模型。最終目標將使用現有的初步模型和新獲得的臨床影像的數據用於驗證和評估ANN模型的成效。

方法: 擬議的項目將包括三個部分。(1)結構MRI、rs-fMRI、PET/CT影像和臨床資訊將從公共資料庫下載,並進行成像特徵的提取和分析。(2)選出具有鑑別力的臨床和影像學特徵,用於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建構。(3)從本地醫院收集的初步臨床以及成像數據,將用作驗證已建構之人工神經網路模型。(4)將利用前瞻性臨床數據進行進一步驗證。最後,多組學人工神經網路模型的開發將用以幫助準確診斷各種類型的輕度認知障礙的疾病。

預期結果: 擬議項目中將開發的多組學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將用於準確診斷輕度認知障礙的各種亞型。在未來,所識別的臨床和影像特徵可用於監測和預測疾病進展並改善患者的治療計劃。



項目編號:UGC/FDS24/H06/23
項目名稱:利用人工智能預測邊緣學生從而提供早期幫助的成效
首席研究員:邵漢新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電子學習已經在教育領域應用多年。 尤其是近年來,由於COVID-19疫情的影響,電子學習的使用率更達至新高峰。 透過電子學習,只要學生能夠連接互聯網,他們便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Crescente和Lee,2011)。 現時已有許多電子學習平台,不僅讓教師向學生發布教材,還提供了許多額外的功能輔助學生學習,如討論區、互動活動、投票和分組合作等(Giannakas等,2021)。

與面授課堂不同,電子學習系統紀錄學生所有操作。 這基本上是學生的學習足跡,包括登錄次數、每次登錄的持續時間、對學習材料的訪問次數、討論區中的帖子、作業成績等等(Bravo-Agapito等,2021)。 透過分析這大量的數據,可以觀察到學生的學習行為,這些行為與他們的學業表現高度相關(Murray等,2013)。

基於上述考慮,我們打算使用深度人工神經網絡(ANN)方法開發一個人工智能(AI)預測模型。 該預測模型旨在早期識別低成績和面臨退學風險邊緣的學生群體,然後老師可提供必要幫助,讓他們成功完成學業。 研究目標是評估對處於邊緣的學生提供早期幫助的成效,以減少不合格率和退學率。 與大多數文獻中專注於特定課程的預測不同,我們的設計將考慮普遍的大專學生,並不局限於單一科目或課程,我們的預測模型可以在任何課程中重複使用,並適用於任何學生背景。

為了實現我們的研究目標,以下三個研究問題需要解決。(1)在不考慮具體科目下,邊緣學生是否擁有共同特徵? (2)進行成績預測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3)對邊緣學生提供早期幫助是否有助於減少不合格率和退學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團隊將進行三項研究任務。 在第一個任務中,我們將設計一種數據挖掘策略,旨在不考慮任何具體課程的情況下,找出邊緣學生的共同特徵。 第二個任務為使用深度人工神經網絡(ANN)方法開發一個人工智能(AI)預測模型,以識別邊緣學生。在第三個任務中,研究團隊將找出對邊緣學生提供早期幫助的最佳時機。



項目編號:UGC/FDS14/H08/23
項目名稱:「藝述」幸福感:藝術參與對親職壓力及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蔡曉瑩博士(恒大)

摘要

疫情給許多家長帶來了壓力,他們面臨著經濟負擔、身體疲憊、休閒活動限制和社會支援不足等問題。 有見及此,社區服務機構開始發展更多的藝術資源,為家長提供可與子女一同參與的藝術及文化活動,提升其幸福感。 然而,不同背景家長在科技及通訊技術方面的資源及資訊不平等,可能限制了科技為藝術參與帶來的機遇。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個關於「藝述」幸福感框架理論。 在後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父母參與線上和線下混合模式的社交休閒活動,本研究將探討藝術參與對親職壓力及心理健康的影響,同時考慮到數位素養的作用。 研究將採用混合方法設計,結合對家長的問卷調查、與創意產業從業者、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的焦點小組討論,研究人員亦會參與社區服務組織舉辦的社區藝術計劃,進行以家長藝術參與為對象的田野調查。 研究將詮釋科技建設及數碼素養如何影響家長參與藝術活動,並探討其如何改善親職壓力及心理健康。 研究將為對藝術家、創意產業從業者、社會服務組織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中長期的發展建議。



項目編號:UGC/FDS11/H10/23
項目名稱:跨國護老網絡的建立和運作,以香港留港老人為例
首席研究員:馮家宜博士(明愛)

摘要

此研究計劃是關於香港的長者照顧問題。 過去數年間,有超過二十二萬兩千多人移居至其他國家。 許多移民者的年長父母則留在香港。 對於這些留下來的年長父母的照顧問題在學術界、政府和社會服務界之間引起了廣泛討論。 移民研究發現,移民者會建立跨國的老年照顧網絡來照顧留在本國的父母。 然而,現有學術文獻尚未全面闡釋如何處理他們所面臨的不同情況,例如家庭成員之間進行協商分配照顧職責。其次,目前對於那些在家中缺乏或未獲得親屬支持的長者的研究非常有限,如移民成年子女為他們的父母尋求支援,這些移民子女的父母又如何應對新的生活方式和擔憂。為了填補上述研究的空白,本研究試圖探索跨國老年照顧網絡的建構過程。 我們將採用“kinscription”和“economy of recognition”作為研究框架的基礎概念,重點研究在跨國背景下,移民子女、兄弟姐妹、其他家庭成員和移民子女的父母之間的協商過程,以及跨國老年照顧網絡的形成與維繫。 研究結果希望有助社會服務機構計劃針對這班沒有跟隨子女移民的長者。



項目編號:UGC/FDS13/B02/23
項目名稱:離婚對領導力湧現的影響研究
首席研究員:谷靜陽博士(珠海)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離婚變得越發普遍。 過去三十年間,香港年離婚夫婦數增加近三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22)。 離婚作為重大的生活事件對個體具有深遠的心理影響,其影響力甚至往往超過與職業相關的事件,如失業、退休或工作變動等(Holmes & Rahe,1967)。 然而,現有的組織行為領域鮮有研究關注這一重要事件。 家庭以及經濟學相關研究曾對離婚的負面後果進行過簡要地描繪,例如離婚對員工薪酬水平和職場流動性產生干擾(Hutchison & Hutchison,1979;Raz-Yurovich,2013)。 受限於取樣的困難,對離婚影響更為深入剖析,特別是關於潛在機制的探索尚有限。

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更為細致地刻畫離婚對領導力湧現的影響。 在我們的預研究中,通過分析對大規模群體調研數據庫的分析,我們發現離婚人士的領導力發展軌跡中的不同亞群體。 即說明員工對離婚的反應並不統一; 存在員工在離婚後出現領導力提升的情況。 基於這些初步發現,我們從認知適應的角度構建了我們的理論模型。 我們認為,離婚敵意可以通過認知適應來改變離婚人士的目標優先順序,他們傾向於將成功和親社會作為首要關注點。 此外,我們基於理論嘗試對該模型的邊際條件進行探索。 具體而言,離婚敵意對目標優先級變化的影響在理性防禦風格的離婚人士中會更突出。 目標有限順序的轉變進而又推動了領導力的湧現。 為了檢驗我們的理論模型,我們計劃結合問卷調查和實驗方法。 該項目旨在為離婚後員工的職業發展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並為更有效地指導離婚人士的職業適應提供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15/H07/23
項目名稱:針對香港青少年群體和情感健康的輔導支援:發展有效的輔導員體系
首席研究員:HARRISON Mark Gregory博士(樹仁)

摘要

香港年輕人的情緒健康受人關注,新冠疫情尤其帶來負面影響,令中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影響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學習表現和對社會的未來貢獻。 學校咨詢是一種以研究證據為基礎的專業服務,可以支援及協助兒童和青少年的情緒健康。 本地學校通常通過「全方位學校輔導計劃」來提供支援,這計劃主要由教師和社工策劃和推行。 香港有不少持有專業輔導學位和經驗豐富的輔導員,然而,當中能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輔導服務的為數不多。 因此,在香港存在一個「尚待開發的資源」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予年輕人。

學校輔導員面對的挑戰包括以下,例如:職業認同和角色,學校氛圍相關的因素,如校長和管理團隊的支持、可用資源以及員工之間的合作模式,以及更廣泛的社會文化背景。

本研究旨在調查香港中學學校輔導員的有效性及其因素,研究最終成果將提出了一個模型,展示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和角色如何影響他們工作的成效,以及學校氛圍和香港社會文化背景對學校輔導工作成效的影響。

鑒於香港對學校輔導員的有效性幾乎沒有研究,本研究將採用探索性方法,蒐集不同持份者(例如本地和國際學校)的觀點的訪談數據。 這個方法的好處在於通過為年輕人提供服務的各種學校環境中的調查結果的三角測量,探討和分析對支援或阻礙學校輔導員有效的因素。 定性方法能夠提出一個理論模型,可以在隨後的研究中進行定量測試。

研究人員將從他們廣泛的專業網絡中招募幾類參與者,包括學校輔導員、學生、校長和學生,進行個別半結構化訪談,並使用反思主題分析來所得資料,建構學校輔導員有效性模型的基礎。

是次研究的創新和貢獻在於將關於學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學校氛圍和文化因素聯繫起來。 由於其他儒家文化傳統社會與香港在幾個社會文化維度上相似,該模型也可能適用於其他儒家傳統社會。

除此之外,本研究對輔導員、學校和政府均帶來政策和實踐的啟示,例如政府和學校可以從研究成果獲得一些建議來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好善用香港的學校輔導專才,促進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項目編號:UGC/FDS15/H01/23
項目名稱:二十世紀早期上海的電影與觀影
首席研究員:何其亮教授(樹仁)

摘要

本研究項目聚焦於二十世紀前三十年電影在上海的引進及其對城市治理的影響。 儘管觀眾的種族、文化和經濟背景各不相同,但電影作為一種主要消遣方式在二十世紀初吸引了衆多城市居民,並由此産生了一種新型人群,即電影觀衆。 在新建成的電影院中,不同社會地位的觀眾混雜在一起,給上海地方當局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他們不得不對電影這一最先進的技術和新穎的娛樂形式的興起做出回應。 因此,上海的殖民當局,即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SMC)和上海市警察局(SMP),頒布了新的建築法規和防火條例,加强了反犯罪和反賣淫措施,並最終設立了一套審查制度以保證公眾無法看到含有淫穢和顛覆性內容。

現有的關於二十世紀初中國電影和電影放映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影如何進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現代性體驗以及觸發現代情感,而學者們卻很少關注電影在重塑城市中的作用。 同樣,研究中國近代城市史的學者通常將電影的普及僅僅視爲現代主義和世界主義大行其道的證據,而沒有將其理解其再造中國城市的物質、行政、法律/政治和文化的關鍵功能。 因此,本研究將電影和城市研究這兩個過去互不相關的學術傳統結合在一起,探討二十世紀早期電影與城市之間的二元關係,因而具有跨學科的性質。

通過探討二十世紀前三十年上海地方政府為應對電影的廣泛流行而進行的改革法制和制度努力,本研究項目試圖說明電影與城市是如何互構的: 一方面,電影作為一種新的消遣方式,促使上海的政治當局重新制定城市管理方針,制定新的城市規劃,維護公共安全,消解種族隔離,解決種族/民族矛盾,實現政治穩定。 另一方面,由於人們普遍擔心銀幕上會出現犯罪和顛覆政治的場面,從而產生了道德和政治的焦慮。 這種恐懼和不安讓影人與觀眾傾向於觀看有關家庭、浪漫愛情和個人命運的電影,來掩蓋了現實世界激烈的種族、民族和階級衝突。 這種刻意的選擇導致了整個二十年代劇情片,尤其是格裏菲斯(D. W. Griffith,1875-1948 年)的影片在市場上的成功。



項目編號:UGC/FDS14/E03/23
項目名稱:建立可持續和適應性強的電子訂單履行
首席研究員:何道森博士(恒大)

摘要

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行業已經顯著地改變了全球的客戶行為。在歐盟,2020年4月的零售銷售總額減少了17.9%,而通過電子商務訂單的銷售增加了30%(OECD,2020)。電子商務購買的蓬勃發展突顯了電子商務物流的重要性。在工業4.0時代,自動化的電子履行中心正在採用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和自動引導車輛(AGV)等技術,以增強行業的能力和可靠性。但是在現代商業環境中,除了使用技術外,價值驅動運動是一個更重要的考慮,這推動了工業5.0的革命。

工業5.0的研究集中在可持續性和韌性上(Ghobakhloo等,2022; Azadeh等,2019)。此外,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表現關注的商業研究和行業不斷增加,包括香港(Linnenluecke,M.K,2022; The Standard,2022)。為減少環境污染,中國已承諾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並在2030年之前抑制二氧化碳(CO2)排放,因為中國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其佔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然而,缺乏對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中不同操作過程之間交互作用的綜合考慮,將影響操作效率(Azadeh等,2019)。儘管技術的增長增加了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的操作效率,但行業仍需考慮強健性和安全性為應對供應鏈內部環境變化以及可能影響日常流程的其他因素(van Geest,M.,2022)。為了滿足工業5.0的概念,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需要整合額外的設施,以減少非可再生能源消耗並開發具有韌性的操作模型。然而,由於缺乏實際的工業5.0實施框架,實施工業5.0具有挑戰性。因此,實施框架的研究差距是發展工業5.0的主要障礙。

本項目旨在設計一個數位對映(DT),以共同優化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的可持續性和韌性。具體而言,太陽能將被用作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的可再生能源。所提出的模型通過開發DT將實際的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轉換為可編輯的虛擬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從而為基礎設施設計建議做出貢獻。基於DT,進行模擬研究以確定實現自給自足的最佳可再生能源模型。通過最佳可再生能源模型,可以通過考慮不同操作過程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可再生能源消耗來實現操作韌性。從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的角度來看,所提出的模型提出了一個從非可再生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的實施框架。此外,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可以通過實現韌性操作應對快速變化的供應鏈環境。借助所提出的模型,可以實現可持續和有韌性的自動化電子履行中心,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競爭力和環境效益。



項目編號:UGC/FDS14/E02/23
項目名稱:自動駕駛網路中伴隨極端案例情況下聯邦遷徙學習模型的新鮮度優化
首席研究員:侯云博士(恒大)

摘要

本項目旨在解決依附於C-V2X技術的自動駕駛在極端情況下訓練數據短缺的問題,並優化其機器學習模型的新鮮度。自動駕駛車輛依賴人工智能(AI)、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設備和定位系統等技術共同協作,以實現汽車的自動和安全運行,無需人為操作。然而,自動駕駛系統的不安全“決策”可能危及人類生命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維持自動駕駛的高安全要求,用於感知和決策的AI網絡的準確性和新鮮度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決策強化學習需要與現實世界大量互動,以學習策略並應對各種情況。這使得強化學習難以學習現實中很少見到的場景,例如極端情況。因此,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的目標是在路邊單元建立一個聯邦遷移學習框架,該框架使用在數字孿生中生成和預先訓練的極端案例,並優化模型的新鮮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將(1)開發用於自動駕駛中極端情況生成的數字孿生體;(2)建立一個聯邦遷移學習框架,利用在數字孿生體中模擬的極端情況來提高道路安全性;(3)根據實時網絡狀態優化在C-V2X網絡中的聯邦遷移學習框架,動態決定模型的聯邦學習的廣度和成熟度,以實現傳輸模型的最佳新鮮度。

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將在未來的車載邊緣網絡中,為深度學習網絡之間的協作和對新指標「模型新鮮度」的優化奠定基礎。隨著高級自動駕的迅速發展,研究成果有望在提供全方位的協作感知和決策規劃方面開啟一個新的維度,以幫助車輛在複雜和極端情景下安全導航,同時確保各個方面的安全性。



項目編號:UGC/FDS16/E18/23
項目名稱:全新的四元數信號處理與特徵提取方法在精神疾患監察和早期發現的頭載式移動健康系統之應用
首席研究員:熊景輝博士(都大)

摘要

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症的普遍性使全球的醫療和社會系統負上沉重的負擔和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問題得以緩解的關鍵是要及早發現精神異常的相關狀況,以致能有效地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而最終達至總體成本得以減少。由於傳統的診斷方法需要相關人士頻繁地去診所使用專業的設備進行檢測,以致大規模的精神健康診斷難以實施。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是運用移動健康(m-health)技術,即使用可穿戴的傳感器對病人的精神狀況進行持續地監測。基於人的日常活動中眼睛動態和頭部運動的個別模式與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症有很強的關聯,有研究人員曾建議使用配備智能眼鏡和頭帶式傳感器的m-health系統來監測病人的精神狀況。

為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並使醫護人員更容易理解,一般的m-health系統收集的眼睛凝視和頭部運動資訊大多以三維(3D)空間中的旋轉角度來表示,但這種表示方式以及其計算旋轉的方法都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並可能引致造成資料模糊和萬向節鎖死的問題。同時,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更有效的基於眼睛和頭部信號的互資訊的處理方法,並利用此方法來提取與精神狀況相關的特徵,但是,由於生成這些特徵的過程非常耗時,使得在運算能力有限的可穿戴系統上難以實現。四元數奇異譜分析(QSSA)是一種有潛力解決上述問題的新興的信號處理技術。四元數系統是一個四維(4D)超複數系統,該系統提供了一種替代的方式來表示多通道信號,並可以描述物體在3D空間中旋轉時不會導致資料模糊的問題。QSSA也保留了奇異譜分析(SSA)的優點,特別在降低噪音和提取基於不同信號通道的共同統計特性的特徵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現。過去,有研究人員建議使用四元數值來表示眼睛和頭部的旋轉,然而,如果將更多有用的信息,如瞳孔大小變化和眨眼的規律,整合到四元數中以獲得一種更有效的資料表示方式,將會是下一階段調研的主要課題。此外,就使用QSSA來集體處理眼-頭的相關信號並以此方法提取與精神狀況相關的特徵的算法,目前研究團隊並沒有發現相關的研究,況且,該領域的真實數據也是非常缺乏。

本項目旨在通過多通道信號處理的研究來填補這方面的知識差距。新獲得的見解將成為未來m-health系統中信號處理算法的基礎。首先,項目團隊將開發一個利用所有四個維度的新四元數值表示的框架。該框架由兩個四元陣列組成,包含眼睛和頭部旋轉、瞳孔大小和眨眼的資訊。其次,基於精神病專家的建議和文獻調查,團隊將進行電腦模擬,合成健康狀況正常的人和精神病患者的眼睛動態和頭部運動信號。第三,團隊將利用改進版的QSSA算法對合成的信號進行處理,並生成一組新的具備眼睛和頭部信號的聯合統計特性的特徵信號。然後,團隊將使用定量分析方法來篩選出與精神疾病最密切相關的特徵。最後,團隊將新的特徵輸入到傳統的機器學習分類器中,以測試其區分健康狀況正常和精神疾病病例的能力。

本研究項目的主要貢獻是提供一種更有效的多通道信號處理技術和特徵提取方法,使得m-health系統能夠即時監測眼睛動態和頭部運動,以致能及早發現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症,從而提高社區的精神健康和生活品質。



項目編號:UGC/FDS24/E07/23
項目名稱:多孔介質燃燒器中低熱值堆填氣體加入氫燃燒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 KAHANGAMAGE Udaya Priyadarshana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含甲烷(CH4)垃圾填埋氣(LFG)是一種具有潛力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於各種技術和經濟問題,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目前,高熱值垃圾填埋氣主要用於發電、合成天然氣生產和供熱需求。而低熱值垃圾填埋氣其甲烷含量低於40%,主要通過現場火炬或控制通風進行處理,但這樣處理浪費了可再生能源並對環境造成危害。又由於低熱值垃圾填埋氣能量含量低、層流燃燒速度低且難以維持穩定火焰,因此不適合工業能源應用。前期研究顯示,使用優質燃料如氫氣進行燃料富集可以有效提高低熱值填埋氣的燃燒性能。此外,多孔介質燃燒器已被證明可有效燃燒低熱值氣體,並可減少有害排放。然而,對富氫低熱值填埋氣在多孔介質燃燒器中的燃燒性能的研究仍然有限,因此缺乏有關最佳運行參數以實現有效燃燒和減少排放。在這項研究中,利用數值和實驗技術研究了多孔介質燃燒器中富氫低熱值填埋氣的燃燒和排放性能,目標是獲得必要知識和數據,以開發基於多孔介質的高效燃燒技術,並探討其潛在工業應用,包括加熱應用。

根據先前的研究,碳化矽(SiC)多孔介質因其高傳熱性能和抗熱震性而被認為在低熱值氣體的燃燒中具更高效能。研究計劃開發數值模型,以研究富氫低熱值填埋氣(低於40 %甲烷)在SiC多孔介質燃燒器中的燃燒和排放性能。ANSYS CHEMKIN 將與 GRI-Mech 3.0 化學動力學機制一起使用,進行氣相化學動力學分析。不同的填埋氣成分、氫氣富集百分比、入口速度和多孔介質特性對燃燒和排放的影響將被充分研究。數值分析的結果將用於開發合適的碳化矽多孔介質燃燒器,並進行實驗研究以確定不同燃氣混合物和當量比的穩定燃燒區域。接著,將通過實驗,在已建立的穩定火焰區域,獲取不同孔隙密度的碳化矽多孔介質中運行的不同氣體混合物的燃燒和排放性能數據。預計這些數值和實驗研究結果將為開發基於多孔介質的優化燃燒器技術提供必要知識和基礎數據,以實現富氫低熱值填埋氣在工業應用的有效利用。



項目編號:UGC/FDS16/B05/23
項目名稱:考察共益企業(B Corps)在獲取共用價值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方面的作用
首席研究員:KHURSHID Hamid博士(都大)

摘要

近年來,政府、非政府組織(NGOs)、民間社會、監管機構、媒體和發展組織都呼籲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 因此,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提出了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如金字塔底部、社會創業、共益企業(B Corp)和創造共享價值(CSV)等。 創造共享價值的概念是企業同時獲取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一種商業戰略,這反過來又能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共益企業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混合企業,它採用創造共享價值的商業模式,通過商業活動同時創造社會和經濟價值。

2006年 "共益運動(B movement)"興起後,共益企業的理念風靡全球,世界各地的跨國公司和中小型企業紛紛加入 "共益運動",推崇共益企業的商業模式,以期同時為焦點企業和相關社區創造共享價值。 近年來,"共益企業"的概念在香港的商業公司中也得到了推廣,許多公司都支援 "共益企業"的商業模式,並通過整合市場和社會邏輯,為各自的利益相關者創造經濟和社會價值。 本項目將以制度邏輯理論為基礎,研究在亞洲地區運營的共益企業如何通過在其業務中採用雙重邏輯(市場和社會)來實現財務、社會和環境目標。 共益企業簽署聲明並承諾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因此,本項目的另一個主要目的是探討共益企業如何與各利益相關者合作並建立聯繫,以獲得共享價值並滿足後者的合法需求。 本項目還將分析共益企業在參與共享價值的過程中如何為焦點企業及其各自的利益相關方帶來各種社會的、經濟的和其他方面的成果。本項目的其他主要目標之一是研究共益企業如何接受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議程並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為了回答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問題,我們將採用解釋性定性研究方法。 我們將採用案例研究法,通過與 10 家香港共益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員工進行一對一的半結構化訪談來收集資料。 為瞭解各利益相關者的觀點,我們還將與焦點共益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組織的代表進行訪談。

本項目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一個基礎理論模型,說明共益企業如何通過整合市場和社會邏輯來創造共享價值,並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該模型將說明和解釋共益企業在香港通過整合雙重邏輯(市場和社會)創造共享價值的基本過程和機制。 本研究將提供一套豐富實用的組織學習過程案例。 這些案例將為在香港和其他類似環境中運營的其他混合企業和營利性公司提供示範,幫助它們瞭解如何獲取共享價值並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14/P04/23
項目名稱:距離度量學習和深度度量學習的概率分類誤差建模理論與應用
首席研究員:林樹仁博士(恒大)

摘要

特徵提取在機器學習領域的分類問題,尤其是大數據問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從數據中提取判別信息,以提高分類方法的準確性。它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包括語言檢測、情感分析、欺詐檢測、圖像識別、疾病分類等。其中一個例子是計算機視覺中的圖像識別。問題是根據一組給定圖像識別物體的類型,例如籃球。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物體的圖像。此外,圖像可能有噪聲並且是在各種背景下拍攝的。然而,噪聲和背景不攜帶太多判別信息,可能會混淆許多分類方法。

為了應對噪聲和背景問題,人們開發了度量學習方法。度量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優化數學目標函數從數據中提取判別特徵。該函數將數據特徵轉換到特徵空間,使得來自相同類別的樣本彼此靠近,而來自不同類別的樣本彼此遠離。度量學習方法可以大致分為距離度量學習和深度度量學習。距離度量學習使用線性投影方法從數據中提取特徵,而深度度量學習使用多層神經網絡(例如卷積神經網絡)提取特徵。然而,許多目標函數是憑直覺設計的。很難找到這些目標函數和理論錯誤率之間的聯繫。理論錯誤率是機器學習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量化了任何分類器在固定概率分佈上可以實現的最佳精度。理論上,提取能夠最小化理論誤差的特徵可以獲得良好的性能。此外,類內和類間信息的設計基於一些啟發式規則。類內和類間信息分別是指從同一類和不同類中抽取的樣本的信息。然而,一些設計僅包含一種類型(例如類內)信息而忽略另一種類型(例如類間)。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基於理論錯誤率的新型度量學習方法。這種新方法可以應用於距離度量學習和深度度量學習問題。類別信息可以通過概率密度函數來建模。根據概率的性質,類內和類間信息都是隱式表述的。不應用啟發式規則。我們還將製定新的優化策略。對於距離度量學習,可以通過兩階段優化方法找到線性投影。獲得的解決方案是獨一無二的。換句話說,與當前的工作主體使用對初始猜測敏感的優化方法不同,我們提出的方法對初始猜測集不敏感。不同的初始猜測會導致不同的解決方案。對於深度度量學習,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快速方法來查找深度學習參數。目前,隨機梯度下降方法主要用於尋找深度學習模型的解決方案。基本思想是從數據中選擇最小批量的樣本,並使用梯度下降方法更新各層的參數。然而,如果從數據中均勻抽取最小批次的樣本,則收斂速度可能會很慢(需要幾天),因為並非所有樣本都攜帶相同的判別信息。考慮到大數據問題,樣本量可能超過一百萬。很難繪製包含大量判別信息的最小批次。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基於概率模擬的新採樣策略,即重要性採樣。重要性抽樣的思想是根據類似於目標分佈的提議分佈來選擇樣本。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開發一種新的概率函數,其形式與深度學習函數類似。有了這個新功能,我們將能夠在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中抽取更多有效樣本並提高收斂速度。



項目編號:UGC/FDS24/B11/23
項目名稱:是什麼促成了綠色服務創新行為?適應力、科技準備和組織文化的多層次分析
首席研究員:林千華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近年來出現的現象喚起了對酒店業的三個關鍵問題。首先,全球大流行的爆發及其影響使不斷變化的酒店業變得更加不穩定。 酒店組織不斷修改政策和工作程序,甚至實施新的政策和程序,以保護客人和員工的安全。 這種靈活和適應性強的工作文化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並將持續下去。 其次,人工智能、應用平台、機器人等尖端先進技術的出現,極大有利於服務營運和客人體驗,並在酒店行業得到廣泛採用。 自全球大流行發生以來,酒店組織在智能技術的使用亦急劇增加。 第三,酒店業被認為是自然資源消耗的主要來源,除了實施綠色政策和綠色服務外,酒店組織還嘗試使用綠色技術,包括計劃、工具和設備,將其融入其營運和管理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這些從營運到管理,從政策和程序到日常工作實踐的問題在縱向及橫向廣泛存在的同時,創新的速度也呈現倍數增長。 為因應這些挑戰,酒店前線員工扮演優質服務關鍵角色,不僅需要具備適應能力和多才多藝,還需要能夠擁抱技術,以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下,提供創新綠色服務於不斷變革的接待工作環境。

本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整合能力-動機-機會理論和人與環境契合理論,旨在深入評估酒店前線員工的適應性對其技術準備及綠色服務創新行為的影響,同時考察組織學習文化和綠色創新文化的調節作用。 研究根據員工適應性、技術準備、綠色服務創新行為、組織學習文化和綠色創新文化相關文獻,建立了包含一組假設的概念模型,並將分兩個階段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進行分析。 結構方程模型將用於調查酒店環境中的假設關係。 在統計分析後,將進行半結構化、多層次的深度分析,以向前線員工、中層管理人員、酒店高層傳達調查結果,並收集他們的意見,以全面和綜合的方式解讀調查結果。

本研究主要通過深入探討酒店前線員工的能力和態度,對於其組織和對客人提供綠色服務創新行為的重要性,同時為酒店職業和綠色發展理論提供貢獻。 從實踐角度來看,研究結果可以為酒店經營者的策略性員工發展提供指導,進而提高員工的重要能力和態度,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同時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這項研究可以為酒店教育領域提供有關培訓和塑造未來酒店專業人員的深入見解。 將能力-動機-機會理論和人與環境契合理論融入到所提出的假設模型中,能力、動機、機會和績效之間的影響,有助於組織針對性地加強這些領域的努力和資源分配,並滿足需求-能力契合和供應-價值契合的理論。 這項研究將能夠為可持續性、技術、態度和行為、人力資源開發和組織行為等學科提供理論洞見和啟示。



項目編號:UGC/FDS16/H08/23
項目名稱:從轉變到賦權:亞洲四小龍的遺產旅遊及其意義
首席研究員:羅樂然博士(都大)

摘要

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南韓和臺灣)的旅遊業對社會和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城市旅遊景點外,當局還大力推廣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向國內外遊客展示他們文化傳統的悠久。 然而,受到社會、政治和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官方敘述未必與當地對遺產的認知相符,導致身份和記憶之間的不和諧。 本研究旨在應用批判遺產研究、旅遊史和數位人文學的理論和方法,探討二戰後亞洲四小龍的遺產敘事動態。 該項目分為兩個部分:1)調查亞洲四小龍旅遊史中的遺產話語;2)使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開發亞洲四小龍遺產地圖系統,以供教學和進一步研究之用。

在第一部分中,本研究將探討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亞洲四小龍社會如何透過遺產旅遊選擇、詮釋和展示其不同層次的「傳統」和「過去」,在冷戰旅遊和西方遺產保護的背景下。 本研究將突出亞洲四小龍對殖民遺產或冷戰政治的觀點之異同,以尋求亞洲視角下的遺產話語新範式。 以往關於亞洲的遺產敘事和旅遊的研究常通過民族志進行考察,而本研究則將深入探索大量未被開發的旅遊相關檔案和材料(例如官方機構提供的宣傳冊、海報、明信片、廣告和其他非印刷媒體),從新的角度探討旅遊如何描繪或重新詮釋遺產敘事。

本研究還將檢視由當地社區記錄的非官方資料(例如文化遺產遊覽地圖或指南),比較官方和社區之間的遺產敘事。 社區的敘事往往被官方所掩蓋,這將揭示不同遺產話語之間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展示權威遺產話語的意圖和影響。

另一方面,本研究還將開發一個亞洲四小龍遺產旅遊地圖平台,從空間角度展示亞洲四小龍的文化地圖或遺產遊覽地圖。 該平台將包含關於遺產遊覽地圖在不同時期轉變的豐富多媒體信息。 團隊還將邀請公眾貢獻他們關於不同遺產遊覽地圖或指南的私人收藏。 通過將遺產旅遊活動與空間感結合,系統中的遺產地理位置信息將以新的角度呈現遺產數據。 該平台不僅將促進學者和學生在亞洲四小龍遺產話語演變方面的研究,還將豐富公眾對被忽視的遺產地點及其背後故事的理解,以促進深度文化旅遊。

本研究的兩個部分將凸顯遺產從業者和當地社區的隱藏聲音,這些聲音在當局眼中往往被視為微不足道。 我們的努力將有助於豐富對「傳統」和「過去」的多樣解讀,特別是在亞洲背景下。 此外,該項目旨在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經同行評審的論文和一本專著,以促進亞洲遺產話語的學術討論,因為大多數關於遺產話語的研究都以西方為導向。



項目編號:UGC/FDS16/E05/23
項目名稱:開發利用電動汽車的退役電池為香港建築物建立智慧應急電源系統
首席研究員:李至冲博士(都大)

摘要

停電在香港並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事故。例如,由於高樓大厦密度高,大量人員被困在升降機內的情況司空見慣。當然,如果大多數建築物都安裝了適當的緊急供電系統和自動救援裝置,就會大大減少事故的發生。有了自動救援裝置,在停電時就能將升降機機廂降到最近的樓層去打開升降機門。然而,目前香港只有少數大厦安裝了這種應急供電系統。自動救援裝置由電池供電,但傳統的大容量應急供電系統則依賴柴油發電機。除了價格昂貴外,混合能源的應急供電系統一般在日常操作和維護方面較為困難。最近,有人提出將電池用於與能源有關的應用,如大容量應急/備用供電系統。事實證明,在許多情況下,電池可以取代柴油發電機,提供所需的服務。此外,電池對環境較友好,並可大大簡化應急供電系統的操作和維護,即專業人員不再一定需要了。儘管有這些優點,如果需要大容量的供電,僅使用電池的應急供電系統將相當昂貴。然而,隨著電動車在香港的普及,最近出現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出於安全和性能方面的考慮,電動車的電池被建議在十年內,或其容量降至初始值的80%時就要報廢。除了循環再利用退役電動車電池的材料外,電池的梯次利用亦十分受到鼓勵,因為這不但更環保,而且有潛在的經濟效益。 隨著退役電動車電池的供應量不斷增加,成本應不再是在大容量應急供電系統中使用電池的主要顧慮了。在解決相關技術問題後,我們將擁有可行的電池應急供電系統。 根據這一觀察所得,本項目提出了一種基於退役電動車電池的香港建築物應急供電系統方案。

對於擬議的應急供電系統,我們考慮了一種可能的情況:由於香港樓宇的公共空間不足,電池可能安裝在多個地點,而不是樓宇中的一個房間。此外,不同地點的電池可能是不同品牌/種類的退役電動車電池。它們可能具有不同的參數,如容量、功率和老化程度。儘管如此,所有電池必須協同或適當調度,以便為應急服務提供充足的電力,例如在停電時完成升降機的安全著陸。毫無疑問,應急供電系統必須堅固耐用,最好具有自癒功能。

根據可能出現的情況,本項目將首先確定適當的負載模型,以包括所有可能的應急服務,如照明、通風和自動救援裝置。根據負載模型,將研究用於連接建築物不同位置電池的合適電源匯流排。然後將利用物聯網(IoT)技術開發分散式電池管理系統(BMS)。該系統將監控不同位置電池的充電狀態(SOC)和健康狀態(SOH),以確保根據每個電池的狀態向其分配或從其獲取適當的電能。然而,因為應急電源系統中可能會使用多種退役電池,要使 BMS 正常運行,必須進一步確定檢查/估算 SOC 和 SOH 的正確方法。有了對 SOH 的準確估計,就可以使用適當的冗餘電池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了。



項目編號:UGC/FDS13/H01/23
項目名稱:偶像文化、男子氣概與香港文化身分:Mirror現象的接受研究
首席研究員:李國芳博士(珠海)

摘要

本項目將是首個將Mirror樂隊所體現的男性美學進行研究和分析。 自2018年首次亮相以來,這支由12名成員組成的男子樂隊在香港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這段時期正值香港處於社會出現動蕩和新冠疫情肆虐之期。 Mirror被媒體形容為「烏雲中的一束明光」,並尤其受到年輕人和女性粉絲的追捧。 Mirror的流行既反映、又影響人們對男性氣質的看法,這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明顯。 因此,對Mirror現象進行情境敏感性的接受研究(context-sensitive reception study)將有助於揭示香港社會在快速變遷中,青年文化、主體性(subjectivity)和性別動態的重要特徵。

這個跨學科研究項目,將把觀眾對Mirror的消費和接受,以及他們與當代香港社會的身份、主體和主體性形成的更廣泛過程聯繫起來。 項目將探討導致Mirror成功的各種因素以及這種偶像文化對香港年輕人的性別影響。 研究設計包括三個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1)對Mirror音樂作品的歌詞、以及社交媒體上關於Mirror的媒體呈現(media representation)和評論的文本分析,2)與年齡在15至30歲之間的Mirror粉絲、非粉絲和反對者進行的焦點小組討論,以及3)與偶像文化行業從業員進行的深入訪談。

通過多方位的綜合研究,將使我們能夠對媒體呈現和年輕人之間在性別方面的實際行為進行比較。 透過實證研究,這個項目將闡明我們如何理解、評估和理論化Mirror現象的流行。 而通過男性氣質的視角,此研究將應對當代香港的幾個重要文化問題,並進一步增進我們對流行文化,如何構建香港身份並表達相關情感的理解。



項目編號:UGC/FDS16/E13/23
項目名稱:利用自注意力機制融合模態內與模態間互動的多模態情感分析
首席研究員:李立基博士(都大)

摘要

隨著行動裝置和社交平台(例如YouTube和Facebook)的普及和進步,互聯網已成為大眾獲取信息和表達日常生活、社會事件、服務和產品意見的主要渠道。互聯網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多模態用戶生成內容,包括文字(例如文章、音頻/視頻中的文字記錄)、聲音(例如錄音、視頻中的配音)和視覺數據(例如圖像、照片、視頻)。由於多模態數據在不同模態下常有差異,不同模態之間的信息可能存在矛盾,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不同模態中的互補信息是一項挑戰。

情感分析的目的是分析人們對服務、產品、股票或主題等實體的觀點、態度和情感。 情感可以廣泛地分為正面、負面或中性,而提取用戶情感的能力可以幫助決策者理解過去,預測未來,並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對於政治、股市預測、電影票房收入預測和客戶反饋等許多應用都非常有用。文本的情感分析一直是一個被廣泛研究的問題,因為文本通常更容易提取語義信息。然而,如近期的研究所示,基於多模態信息的機器學習模型可能比基於單一模態的模型表現得更好。例如,帶有“驚人”和“偉大”等正面詞語的諷刺句子的負面情感可能無法被識別,但可以通過視覺和聲音模態來檢測,例如不愉快的面部表情、手勢和語調。這引發了多模態情感分析的需要,以集合視覺、聲音和文字的信息分析情感。

在分析多模態數據方面,早期的多模態研究主要基於手動提取的特徵,因為這些特徵是根據有限的人類知識設計,所以只有有限的表達能力,也需要相當大的人力。隨著深度學習的發展,找到適當的方式來融合來自不同模態的特徵是多模態數據融合的主要任務之一。這裡有兩個關鍵的難點。第一個難點是如何保留每個單一模態的信息並獲得模態之間的潛在相關性。一些深度學習模型僅直接連接每個模態的特徵,保留了大量的單模態信息,但未能探索模態之間更隱藏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有一些工作旨在對模態內部和模態之間的動態進行建模,但卻失去了這兩種類型的不少有用信息。第二個難點是如何對重要特徵給予更多關注,對不重要的特徵給予較少關注。 現有的大部分研究工作在注意力機制中採用粗粒度方式,選擇更重要的通道或幀進行分析,但如何在不需要高計算成本的情況下實現細粒度的注意力分析目前尚未清楚。

本研究項目旨在設計多模態融合機制以平行捕捉和處理模態內和模態間的交互作用。為此,我們將融合來自特徵提取模塊的多個分類器標記,利用自我注意力模型 Transformer 的一種新的變體以應用於多模態數據。在每種模態中,我們將學習三個分類器標記,而不是Transformer中那樣只學習一個分類器標記:一個分類器標記保留單模態信息,另外兩個分類器標記收集與其他模態的模態之間的交互作用。為了更細緻地關注重要特徵,我們引入了一種分層的元素級自我注意力機制來合併分類器標記,從而對通道或幀內的重要標記元素,即有意義的內部模態互動,給予更大的關注,同時壓制噪聲和不重要的元素。這方法能有效分析多模態的情感。



項目編號:UGC/FDS16/H17/23
項目名稱:汕頭閩南語情態及情態否定詞研究
首席研究員:李寶倫教授(都大)

摘要

說閩語的人口約有4500萬,當中有4000萬在中國境內。 本研究的對象是汕頭閩語。 閩語的否定系統非常複雜,可以從兩方面看出來。 第一,有不少於十個否定詞,數量非常豐富。 第二,普通話在否定情態或體貌標記時,有關的否定是通過範疇釋義,否定詞會否定其統領範疇的成份。 與普通話不一樣,閩語作出否定義時,否定詞會與情態或體貌標記融會合一起,成為一個成份。 為了解釋閩語為何需要多個否定詞,這個研究會檢視以下四點:(i)汕頭語否定詞的構詞-句法特徵;(ii)融合情態否定詞與汕頭閩語的否定及情態系統的關係;(iii)情態否定詞及完整體否定的構詞-句法及語義特徵;及(iv)有關融合否定詞所反映的汕頭閩語的情態及體貌系統。 本研究項目的語料主要採自針對性的問卷調查,以及訪問式的自然語料。 有關語料對保育研究不足的方言有正面的作用。



項目編號:UGC/FDS16/M09/23
項目名稱:沒有孩子的老齡化:無兒女中國籍年老夫婦的生活經驗
首席研究員:李燕瓊教授(都大)

摘要

背景: 隨著不孕症、自願不生育和延遲結婚現象的增加,預計無兒女年老夫婦的數量也將會增加。無兒女常常與負面的事情聯繫在一起,例如:內疚、孤立和沒有承繼。 文獻指出,在西方文化中,無兒女這狀況可以為年老夫婦帶來一些好處。然而,在中國文化中,兒女背上很重的照顧責任,當無兒女的年老夫婦在生命臨終的時候得不到兒女照顧,及在逝世後沒有兒女為自己安排葬禮,中國社會形容這狀況為「無子送终」。 無兒女年老夫婦在最需要的時候卻得不到照顧和支援,因此被邊緣化成為不幸的一群。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健康老齡化為全球優先的事項。然而,這些無兒女的中國籍老年夫妻對老齡化的看法是正面的(老齡化得很好)抑或是負面的(老齡化得不好),我們仍然未知。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無兒女中國籍老年夫婦老齡化的生活經驗,從他們的經驗中制定護理模式、未來支援網絡、健康老齡化策略。

設計: 本研究將會採用影像發聲法進行詮釋現象學研究。

參與者: 研究員將會在本身的無子女夫婦網絡中,招募大約20對無子女中國籍老年夫婦(40名參與者)。參與者將會參加兩場面對面訪問,並在兩場訪問之間參加一場有關拍照的培訓。本研究採用最大變異選樣方法,務求參與者在結婚年資、教育背景、經濟狀況各方面皆有不同的特質。

方法: 本研究透過訪問深入了解無子女中國籍老年夫婦的老齡化現象,除此之外,本研究採用影像發聲法來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影像發聲法是一種質性視覺研究方法,要求參與者按研究題目自行拍照,為研究提供資料。研究員藉著分析照片的內容,豐富從訪問中獲得的資料。資料分析將由收集資料一刻開始,並在研究期間持續。研究的主題將透過範曼南的主題分析法和奧利佛的攝影分析法來產生。

結果與結論: 分析結果將增加對無子女中國籍老年夫妻老齡化的理解,並揭示各種促進或阻礙健康老齡化、護理模式和提供支援的因素。這些結果將為政策制定、健康教育和銀髮市場帶來新的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11/E01/23
項目名稱:用濕式靜電除塵器提供潔淨的呼吸空氣
首席研究員:梁以德教授(明愛)

摘要

香港約有600座寺廟、神社和寺院。消除焚香和柴油發動機產生的煙霧污染是一項挑戰。自潔式濕式靜電除塵器(WESP)是一種重要的污染物去除設備,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我們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帶電水膜、湍流產生和親水塗層技術來研究和增強其性能。WESP的澆水系統笨重且體積龐大,我們計劃對其進行改進,使用真空空氣代替水進行清潔。碳將被捕獲並封存在收集的飛灰中以實現碳中和。收集到的粉煤灰將進一步與混凝土混合,以增強其流動性,更容易在施工中泵送。然而,WESP工藝產生的廢水由於污染物負荷高而被認為是危險的,並且無法使用傳統的處理方法進行有效處理。我們使用超臨界水氧化和袋式過濾器來淨化污水以供回收。WESP將與空氣處理裝置一起使用,以大規模對抗空氣傳播的疾病。最後,WESP將重新設計用於(1)船舶和發電機的柴油引擎和(2)局部固體廢棄物焚化爐。總而言之,該計劃旨在平衡信仰自由和環境保護,利用熔爐產生的熱量為WESP提供部分動力,利用飛灰進行碳捕獲和封存,清潔和回收廢水,並對室內空氣進行大規模消毒。



項目編號:UGC/FDS15/H02/23
項目名稱: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法庭新聞:探討與示威和政治有關的法庭新聞的意義、新聞專業角色、新聞製作以及內容
首席研究員:梁家權博士(樹仁)

摘要

環顧世界,主流新聞媒體大都傾向報道政治新聞多於法庭新聞。 不過,近年香港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法庭新聞已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新聞類別。 在2019年,香港經歷了一場當代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反修例運動導致了大量法庭個案,許多政治人物和示威者被送到庭上為自己在社會騷亂中的懷疑違法行為進行辯解。 根據香港警方的統計數字,截止2022年5月,超過10,200名人士被拘捕,當中有2,850人遭落案起訴(Mok, 2022)。 隨著在2020年社會運動結束和港區國安法的頒布,無論是街頭示威抑或是政治體制(例如立法會)內的政治衝突都有所減退,取而代之的是檢控方、被告和法官在法庭上的法律紛爭。 在過去三年,香港傳媒一直緊貼監察這些法庭個案,大大提升了法庭新聞在傳媒議程和公眾議程上的重要性(鄧鍵一,2022)。 這應該是近幾十年來,香港市民首次接觸到這麼大量的法律資訊。

這些有關於示威和政治的法庭新聞愈趨顯著,值得學者們關注。 本研究旨在探討這些新聞的意義、新聞專業角色、新聞製作以及內容。就意義和新聞專業角色,我們需要了解在後國安法時代、香港面臨民主倒退的情況下,香港記者為何會高度關注有關於示威和政治的法庭新聞。 一直以來,香港記者抱持一種自由主義式新聞觀,相信傳媒應該履行監察和對抗的角色去制衡當權者,包括司法制度。故此,我們也有需要去了解,他們在報道法庭新聞時,會否仍然保持這些專業角色。

至於新聞製作,本研究會發掘影響到製作有關示威和政治的法庭新聞的因素,包括政治和非政治因素。 就政治因素而言,香港傳媒正面對新聞自由倒退的擔憂,究竟在後國安法時代下日趨增加的政治和法律壓力會否影響到法庭新聞的製作,是重要的探討課題。 就組識架構因素,我們會關注傳媒和法庭之間的關係會否和如何影響到法庭新聞的採訪空間。 就科技因素,隨著新聞數碼化轉型,香港近年湧現了一些專門報道法庭新聞的網絡另類媒體和社交媒體意見領袖。 我們會探討他們如何利用數碼平台去製作另類的法庭新聞。 就個人因素,主流和另類法庭新聞記者對於法庭新聞的意義、新聞專業角色的認知或有不同。 為全面了解在後國安法時代法庭新聞製作的新型生態,我們有需要去比較主流和另類媒體在新聞製作模式和內容上的差異。 最後,在新聞內容方面,本研究會探討法庭新聞傳遞了甚麼法庭資訊給公眾。 我們會分析它們的內容特徵,包括新聞價值(例如偏常、衝突、重要性)、新聞框架、以及所反映的新聞專業角色。

為研究上述的課題,本研究主要利用兩個方法,包括與法庭新聞記者進行質化的深入訪談,以及量化分析法庭新聞的內容。

在後國安法時代,香港的法律制度、政治土壤、以及新聞環境都經歷巨大改變。 透過研究法庭新聞,我們可以重新探討和反思三者之間的關係在香港新政治和法律環境之下究竟有何轉變。 就我們所知,本研究是香港首次同類型研究,研究成果有望彌補本地法庭新聞研究的長年缺失。



項目編號:UGC/FDS11/E02/23
項目名稱:基於深度實體識別及運動分析的高效能卡通動畫編輯流程
首席研究員:李承澤博士(明愛)

摘要

卡通與動畫產業長久以來利用手繪技巧創造出視覺上吸引人並富有互動性的內容。 然而,傳統卡通和動畫的製作過程相當耗時,並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繪製原畫及為每一頁原畫上色。這樣的狀況限制了動畫產業的整體生產能力,也限制了高效卡通編輯的可能。目前,大量新內容的出現,包括經典動畫的高清重製、3D立體重製、角色和背景的編輯,或者是轉換為適合手機觀看的垂直短片,都需要相應的高效能卡通自動編輯系統。

因此,本項目旨在提出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系統,實現卡通動畫的自動分析和編輯流程。本系統應能從大量的卡通和動畫數據中學習,分析和識別內容中描繪的角色、主題和物體,以及它們的動作和互動。憑藉著學到的知識,本項目提出的系統進一步旨在實現目前手動完成的多個動畫編輯任務的自動化,例如重新著色、角色和背景的修改、深度分析和場景合成等任務。更重要的是,系統不需要任何原畫的手工繪製,這將大幅度降低動畫處理和編輯的難度。

實施這樣的系統需要解決幾個挑戰。首先,我們需要獲得充足的高品質卡通和動畫數據,並對物體和其動作進行精細的標註。其次,我們將使用具有強大泛化和表達能力的跨模態變換器(Transformer)模型,以分析和解釋卡通和動畫的內容及其動作信息。據我們所知,由於卡通獨有的風格化和誇張表現、以及相關數據的缺乏,目前尚無自動解決此任務的現有方案。我們相信提出的模型在準確性和速度方面可以超越傳統的動畫製造工序。更重要的是,變換器的學習能力可以做到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之下仍然可以高效定位並跟蹤任意物體。

最後,有效地利用從模型之中獲得的信息以實現並提升下游任務的效率是一個以前未曾研究過的課題。我們的目標是研究下游編輯應用所需要的關鍵信息,將之前深度學習的分析結果用於重新構圖、立體重製和基於文本的物體編輯中,以自動化這些關鍵步驟,從而提高卡通編輯任務的整體效率和精度。

在本項目的最終階段,我們計劃將建議的系統整合到卡通和動畫產業的現有工作流程中。為此,我們將開發一個用戶界面,允許用戶輸入所需的處理任務和參數,系統將自動應用適當的算法和技術以達到所需的結果。我們還將優化系統的準確性、速度和效率。提出的系統預計將顯著簡化重製及編輯現有卡通和動漫作品的過程,使其更具成本效益。此外,該流程還有助於推廣高品質卡通和動畫的創作,使個人和小團隊能夠製作更加專業級的內容,從而促進一個更加活躍和多樣化的動漫社群。除了對卡通產業和社群的影響外,這個項目還應為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研究作出貢獻,亦也將為研究數位媒體和AI技術的學院學生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



項目編號:UGC/FDS11/H06/23
項目名稱:鐵路現代性:戰時經驗及其文化表徵,1937-1958
首席研究員:李思逸博士(明愛)

摘要

由於鐵路火車在形塑現代性以及資本全球化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關研究日益受到普遍關注。西方學界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鐵路與旅行文學、火車和早期電影、交通技術之於民族國家的影響,新型移動空間中出現的女性主體,諸種議題層出不窮。比照思考,鐵路火車之於現代性的派生方式在中國語境裡是如何發生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鐵路火車所帶來的速度、時空有著怎樣的認知和體驗?它們對晚清以來的文學和文化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其與鐵路火車之於西方現代性的歷史經驗存在哪些不同?為了回答上述問題並填補相關研究領域中的空白,研究者會從文學與文化視角對現代中國的鐵路火車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本研究是先前項目——鐵路現代性:晚清至民國(1840-1937)——的延伸。研究者試圖將時間範圍擴展至1937-1958,此時的中國正經歷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朝鮮戰爭此三次大戰。本研究聚焦於現代中國作家和知識分子的戰時經驗,以移動性和速度感為突破口,探討此一時期與鐵路火車相關的文化表徵。在廣泛利用各種歷史材料(新聞報道、私人記錄、本地方志、口述歷史等)和文化文本(文學作品、攝影照片、電影片段等)的基礎上,本研究將分成三個部分探究戰爭狀態下的鐵路現代性議題,特別是流動性體驗、速度感以及身體暴力與現代文學文化的交互影響。

第一部分探討特定作家及知識分子的戰時經驗,特別是他們的移動體驗與相關創作之間的關聯;包括東北流亡作家、上海孤島文人、西南聯大知識分子、南來港臺的藝術家等。第二部分重點分析這三次戰役在不同媒介中的呈現,以此辨識鐵路火車自民國到社會主義時期所擔負的不同敘事職能且蘊含著的多重隱喻。第三部分將會檢視1937年至1958年關於現代性和戰爭的諸種思潮話語,揭示鐵路火車生產出的經驗與想象如何與歷史語境中的現代主義、民族主義、左翼思潮等展開互動。

本計劃通過採用鐵路現代性這一新的範式來考察戰時中國的移動經驗及其表徵,從而填補當前研究領域中的空白。它一方面將豐富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的思考論述,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增進我們對於文學和戰爭、現代性批判以及華語語系研究的理解。



項目編號:UGC/FDS16/E08/23
項目名稱:沿海橋樑在承受颱風極端風險和氣候變化下的長期適應策略
首席研究員:李瑤函博士(都大)

摘要

近幾十年來,災難性颱風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後果。由於氣候變化和人口集中,沿海社區和基礎設施系統(例如沿海橋樑)遭受颱風的影響不斷增加。因此,確保沿海橋樑的氣候韌性能力至關重要,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相關損失。然而,大多數基於過去設計規範的橋樑並未充分考慮極端颱風風險和氣候變化,這些橋樑很容易受到未來氣候的影響。因此,需要制定長期的適應策略提升沿海橋樑的氣候韌性,以應對氣候變化不確定性下颱風帶來的極端風險。

氣候變化下沿海橋樑的適應措施依賴於幾個關鍵性能指標的合理評估:結構易損性、韌性和風險。然而,在結構易損性方面,以往的相關研究使用經驗公式來評估颱風影響下橋樑抵禦波浪和風暴潮的能力,這種方法會導致不合理的易損性估計和後續的風險評估。因此,本項目旨在通過構建三維計算流體動力學模型並用實驗結果進行驗證來解決這一問題。對於韌性和風險評估,過去的研究廣泛考慮了單一災害事件下的韌性和風險,但忽略了長期影響。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非平穩的氣候驅動因素可能導致颱風頻率和強度增加。因此,需要一個非平穩模型來量化颱風頻率和強度的不確定性。此外,以往的研究忽略了氣候變化深層不確定性下的極端颱風風險。極端風險與經濟損失的尾部風險相關,忽視尾部風險可能會導致概率較低但極其嚴重的經濟後果。為此,該項目將提出基於長期評估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以量化氣候變化影響下的長期韌性、風險和極端風險。本項目沒有採用傳統的基於預期損失的評估指標,而是通過提出高階分析和尾部風險度量來衡量颱風極端風險。

基於結構易損性、長期韌性、風險以及極端風險的評估,最終可以提出穩健多目標的優化方法,以確定氣候變化情景下沿海橋樑的最佳長期適應策略。擬議的長期適應策略將是穩健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可以滿足決策者針對極端風險的各種偏好。總而言之,本項目所提出的方法將解決現有方法在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長期影響、非平穩性、深度不確定性和極端風險方面的局限性。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可應用於大灣區沿海橋樑,有助於提升基礎設施系統的氣候韌性。



項目編號:UGC/FDS16/E10/23
項目名稱:基於標籤擴展和增強的文本分類框架:從情感領域到通用領域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李宗禧博士(都大)

摘要

多類別文本分類任務,例如情感分類、情緒分析和垃圾郵件檢測,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自然語言處理(NLP)中這些任務的傳統範式使用獨熱標籤來計算交叉熵損失作為優化目標。儘管這種方法很有效,但研究發現獨熱標籤可能導致過擬合,並且在訓練中無法提供足夠的指導,特別是在情感相關任務中,標籤具有主觀性和模糊性。

研究人員最近嘗試在分類任務中使用增強標籤。增強標籤是描述文本與所有標籤之間關係的分佈。研究表明,與獨熱標籤相比,增強標籤有助於訓練更強大的分類器。 然而,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是:使用增強標籤進行訓練可能損害分類器的預測能力,因為分佈學習損失對梯度下降的所有方向都有貢獻,將影響分類器的判斷能力。此外,由於具有手動標註分佈標籤的數據集很少,標籤增強過程必須進行無監督操作,因此得到的分佈較不可靠。

我們已經提出了一種標籤增廣方案,通過將標籤擴展為細粒度子類別,來解決情感相關任務中上述問題。在這個框架中,分佈學習應用於擴展的標籤空間中。學習到的分佈被映射回原始空間進行精煉的標籤預測。由於分佈和分類學習在不同的標籤空間中完成,二者不會相互干擾。初步結果表明,標籤擴充方案可以在不引入額外參數下顯著改善基準模型。相關研究已發表在具有高影響因子的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上。

該框架的核心組件是擴展標籤空間的構建和標籤分佈的生成。在本項目提出的研究中,我們將基於我們已有的研究,從兩個角度探索核心步驟的方法改進:(1)在情感領域任務中發現擴展和增強的最佳策略,以及(2)為不同領域的任務設計一個通用框架。

作為中間步驟,擴展和增強都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但存在一些權衡。在擴展階段,如果每個標籤擁有更多的子類別,就可以融入更多的標籤依賴性信息,但這可能會導致分佈學習的困難,並且影響預測準確性。在增強階段,基於數據驅動的複雜方法可以產生合理句子的分佈,但要面對過高的計算成本;基於規則的方法可以很高效,但需要手工製作規則,並且由於詞袋的性質,產生的分佈會不可靠。在我們的項目中,我們將研究不同的配置方法來確定實現最佳分類能力的策略。

將我們提出的框架應用於一般領域任務會面臨一系列挑戰,主要挑戰是在缺乏領域知識的情況下,無法確定明確的子類別並計算其分佈。為了應對這個挑戰,我們將提出一種半自動方法,使用常識手動定義標籤子類,使用語義樹來構建交互圖的種子詞,並通過圖嵌入來學習分佈。此外,我們將重新考慮在擴展過程中是否需要明確定義的子類別。如同主題模型中的潛在主題發現,子類別可以表示為通過數據驅動方法發現的潛在語義簇。因此,我們將採取類似方法,以達到可應用於不同領域任務的自動化的標籤擴展和增強框架。

本項目中所提出的標籤擴充和增強框架旨在通過增加標籤信息來提高模型性能。該項目將此框架從情感領域推廣到一般領域應用。我們的研究將就如何有效利用標籤為自然語言處理社區提供啟示。



項目編號:UGC/FDS16/H27/23
項目名稱:「上海熱」:一九二〇年代的旅滬日本作家與中國現代作家研究
首席研究員:盧敏芝博士(都大)

摘要

1920年代,不少日本作家來到上海遊歷,乃至與滬上中國作家密切互動,形成一片「上海熱」。 然而,此一發生於現代中國的日本現代性與世界主義互相交融的緊密文化交流,卻在歷史上長期受到遮蔽。 1920年代日本作家趨之若䳱的上海熱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中日交流史上短暫而重要的一段插曲,兩國作家共同分享超越國界的文學價值觀。 本計劃將通過更全面地描繪1920 年代日本作家的上海遊歷,並建基於迄今受到忽視的原始資料,探討當時日本不同文學陣營作家之間共同追捧的大規模上海熱、現代中日作家之間的友誼與衝突,以及日本現代作家對上海以至上海文壇的印象。



項目編號:UGC/FDS13/E01/23
項目名稱:自動化地標提取與基於映像的能見度估算
首席研究員:盧葦麟教授(珠海)

摘要

能見度是在光亮環境下可看到最遠景物的距離,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指標,也能反映空氣污染與環境天氣的情況。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從數碼影像,採用氣象定理計算法去估算能見度。但是這種方法的準確性有賴於影像質素與及影像雜聲干擾的情況。由於採用此項方法,去考慮及計算其他環境因素對能見度的影響是十分困難,所以我們常採用人工智能方案去估算能見度。

在初步研究成果中,我們採用預先訓練好的模擬神經網路,抽取網路攝影機相片的影像特徵,再設計深層學習神經網路去估計能見度。此種方法比傳統人手分析方法較為準確。但是,這種方法不是全自動化的方案,有效影像區由人手選取及決定。由於影像特徵是基於單一參數而選擇和低解像度網路影像數據,所以此種方法的準確性十分有限。再者,初步研究是基於由香港天文台所提供的數據庫而分析,尚未採用其他實驗數據庫作測試。

在這個研究項目中,我們會開發一個全自動化的地標選取系統,系統會自動把地標範圍從數碼影像中選取出來,再決定最有效的影像範圍作能見度估算。我們會設計一個多個组別式模擬神經網路,利用有效影像區的特徵去估算能見度。總結而言,我們會開發硬件系統,這個系統有以下功能:(i)自動採集能見度數據功能;(ii)自動採集數碼影像數據功能;及(iii)無線數據傳輸主機電腦功能。我們會進行實驗,全面評估自動化地標選取及能見度估算系統的成效。整個研究方案的期望成果是一種低成本及自動化能見度估算系統,可用於環境監察。



項目編號:UGC/FDS24/E12/23
項目名稱:探索聲波晶體在隔音屏障中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陸偉强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道路交通噪音是香港的主要關切事項,因為香港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附近。這不僅令生活品質下降,還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特別是對心血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道路交通噪音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車輛數量、速度和組合影響。為保護環境,政府已實施政策鼓勵使用電動車。然而車輛所產生的輪胎摩擦噪音與內燃機(ICE)車輛相當。隔音屏障是香港最廣泛採用的消聲解決方案。政府已發布嚴格的設計和建造指引,並設下限制,包括風荷載、路面結構基礎可用性、美觀外觀、成本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隔音屏障中使用的設計和材料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

近年來,研究重點已轉向降低屏障後方聲音衍射的前沿設計。然而,最近對聲波晶體(SC)聲學屏幕研究急劇增加,該聲學屏幕由排列在固定格子中的圓柱體組成,以減少某些頻率範圍的聲音(稱為帶隙)。這是可能的,因為異質材料(剛性圓柱體和空氣)的不同週期性引起破壞性的布拉格干擾。內置在圓柱體的空腔以及覆蓋圓柱體或其空腔的吸音物料可以進一步調諧和擴大帶隙,並增強其聲音衰減性能。這可以通過帶隙工程和優化過程來實現。本研究專注尋找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數值模擬驗證和原型測試,尋找具備改進聲學性能的最佳SC隔音屏障原型。團隊將通過與傳統聲屏障相同的材料構建SC聲屏障原型,將SC聲屏障的性能與傳統屏障進行比較。測試將在消聲室中進行,只要預算允許,就會引入覆蓋物牆壁和氣缸壁上的空腔的吸收材料。將分析整體頻率衰減、插入損耗(IL)和傳輸損耗(TL)等實驗結果,以評估我們提出的設計的有效性及其潛在的實際應用。希望我們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激勵學術界和當地產業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14/E06/23
項目名稱:公平性對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安排的影響:機組人員偏好和津貼
首席研究員:馬凱琳博士(恒大)

摘要

公平在工作環境下十分重要。許多公司致力為員工提供公平的工作體驗,以保持員工良好的工作狀態,從而保持競爭力。維護公平需要透明的制度和執行機制。在航空業上,一般存在透明的機制去規範工資、晉升、假期等,以促進工作環境下的公平文化。 為了善待機組人員,航空公司實施了機組人員偏好計劃,允許機組人員表達自己對各種項目的偏好,例如假期、目的地城市、隊友等,然後航空公司在機組人員調度過程中,即在生成他們的工作時間(行程)表時會盡力滿足這些項目。機組調度問題指在確定機組人員的正確分配,以便為飛行網路中的航班提供服務。因此,機組排更的品質不僅會顯著影響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還會影響機組人員的生活品質。這是因為,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高品質的時間表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航班之間的總空轉時間或總轉機時間。因此,可以減少支援飛行運行所需的機組人員總數。對於機組人員來說,日程的品質影響著他們的工作模式、假期、隊友等,因此意味著需要滿足的偏好數量。

從經濟角度來看,航空公司可以完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成他們的工作時間(行程)表,只要工作時間表能符合民航部門的規定。然而,許多大型航空公司都很關心他們的機組人員,並且非常重視機組人員偏好的滿足。然而,在現有的實現機制中,僅在機組調度的最後階段(稱為機組分配階段)考慮機組人員偏好。因此,機組人員偏好的實現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沒有考慮不同工作時間表之間能滿足的偏好數量的公平性。結果,某些機組人員可能分配得對比其他人更有利的時間表,從而造成不公平。此外,在現有的航空公司實踐中(特別是傳統航空公司),空服員的薪資由基本薪資加津貼組成。如果機組人員只安排往返航班,則由於沒有海外停留,機組人員將無法獲得任何津貼。結果,他們的薪金就會降低,這又造成了不公平。這種不公平現象最近被空服人員嚴重提出和投訴,如頭條新聞(例如國泰航空)「空服員呼籲建立公平的機組人員調度機制」。受上述問題的推動,我們建議開發一種新穎的調度(CS-FCPA)模型,能考慮機組人員偏好和津貼的公平性。我們的目標是研究考慮機組人員偏好和津貼的公平性對航空公司營運成本和機組人員的影響。由於海外停留的分配,為此,在機組排班時應將長途和短途航班放在一起安排。然而,由於這會倍增問題的複雜性,我們提出的新穎的 CS-FCPA 模型將Benders分解方法與列生成演算法相結合,以分解問題並減少計算負擔。該模型在研究領域是新穎的。此外,我們將根據問題特徵提出新穎的加速策略。該計畫不僅為機組人員調度研究提供了理論突破,而且為航空業和機組人員做出了實際貢獻。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為航空公司機組人員管理提供新穎的見解,從而對航空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些見解也為航空業職場文化公平的實施提供了科學指導。



項目編號:UGC/FDS14/B06/23
項目名稱:企業快樂的多層次模型:企業市場導向、主管信任對員工工作成果和企業績效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萬頴恩博士(恒大)

摘要

這項研究計畫旨在探討領導內部取向與員工顧客取向之間的關係,並以員工工作滿意度作為中介變數。 在當今快速變化和不確定的世界中,全球領導者面臨著疫情和氣候變化等諸多挑戰,還要應對不道德的領導行為。 同時各行業都面臨著所謂的「大規模辭職」現象,即員工流失嚴重。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組織領導者必須優先考慮員工的留任和幸福感。 通過採用內部市場取向,即關注、關心員工的領導方式,領導者可以為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參與度。 這又能令到員工更快樂、更滿意,從而改善業績並提升顧客滿意度。 該研究還將探討影響這種關係的調節因素,如主管信任、組織認同和心理擁有感。 將收集來自150-200個機構的數據來研究這些關係,並進行工作滿意度指數調查。 研究結果將在理論和實踐上產生重要意義,推動對工作幸福感的理解,並將其融入管理和組織行為理論。 此外,該研究還將通過強調支持性組織取向對人才管理的重要性,為商業實踐提供指引。 通過關注道德領導和員工幸福感,這項研究計畫為組織領導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寶貴的洞察,以在當代挑戰下創造積極的工作環境並提升業績。



項目編號:UGC/FDS24/E15/23
項目名稱:發展具有增強機械及熱性能的菌絲基複合材料於糖尿病足鞋墊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吳新培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糖尿病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疾病之一。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的《糖尿病地圖2022報告》,2021年全球20至79歲的成年人中約有5.37億人患有糖尿病,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至6.43億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個常見併發症,預估比例為72%。由於足部軟組織的機械性能和感覺神經病變的變化,足部潰瘍和感染經常發生,明顯損害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鞋墊的功能是減小足底壓力,以減少足部潰瘍、鹼粉和足部疼痛的風險。糖尿病鞋墊通常由皮革、塑料或其他可塑材料製成,以適應不同人的腳型。這些傳統材料在減壓方面具有適當的性能,因此目前主要在實踐中使用。然而,這些合成材料通常透氣性差且保溫性能差,導致足部不適和多汗。可持續性問題也是一個重要關注點,因為它們是不可再生且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特別是對於纖維增強聚合物(或塑料),這種複合材料由聚合物基質和纖維材料增強而成。就市場上流行的複合材料而言,碳纖維、玻璃纖維和芳維素纖維通常被使用,但製造這些纖維的原材料有限,且對這些纖維的回收過程昂貴且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菌絲體是最合適的無機纖維和塑料替代品,因其較低的密度、低成本、環境友好以及與較少的健康和安全問題有關。

菌絲體是由多層天然聚合物組成的菌絲,形成一個網絡結構。它作為自組裝的粘合劑,用於將有機材料黏合在一起,起到增強纖維的作用,因此菌絲體基(MB)複合材料完全可生物降解。通過改變真菌種類、基質混合物和加工技術,菌絲體材料具有各種性能和潛在應用。菌絲體已廣泛應用於各種應用中,包括低價值和高價值產品,如包裝、隔熱材、吸音板、阻燃材料、鞋類產品等。然而,菌絲體的機械性能較弱且具有較高的保溫性,這是限制其在矯形鞋墊中應用的主要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本提案旨在開發具有增強機械性能的新MB複合材料,並使用「環保」的製造方法。 為了為MB複合鞋墊提供更多的彈性和減壓性能,生物樹脂將通過菌絲體纖維注入樹脂轉移成型方法。樹脂材料將與微尺寸石墨烯片混合。這種高強度的填充劑不僅增強了MB複合材料的強度,還提高了材料的熱傳導性。由於無法通過實驗手段精確測量和分析新MB複合材料在鞋墊表面上的足部壓力分佈,因此將開發各種不同材料特性和幾何形狀的鞋墊設計的有限元模型,從而可以研究峰值足底壓力減小的機制。 在項目完成後,將獲得具有最佳材料特性和厚度的MB複合鞋墊,以及一種設計MB複合鞋墊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項目編號:UGC/FDS14/P02/23
項目名稱:高維時間序列的主對比分析
首席研究員:吳自添博士(恒大)

摘要

在大數據時代,計量經濟和空氣污染等方面的數據往往包含上千個時間序列長期收集來的觀察值。例如,一個數據集可以涵蓋從2008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30日T=1315個交易日期間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交易的N=1017隻股票。

這項研究的目標是將不同時間序列按統計特徵相似性分組,並將時間劃分為不同階段。屬於同一組的時間序列被判定為密切相關。此外,數據的統計特徵會不時發生變化。識別過時的數據,並只從最近階段的數據進行預測,是非常重要的。為此,筆者引入了主對比的新概念,以捕獲高維時間序列數據中有關分組和分階段的信息。有關方法可以用於評估階段轉變對不同時間序列的影響。

本研究將開發計算主對比的數學方法和電腦軟件,對金融、商業和地理方面應用的大數據進行分組分階段處理。為確保主對比方法有效,我們將給出其統計理論的數學證明。

研究結果可以應用於例如股票市場所有股票的收益數據、全國所有城市的計量經濟數據、大型連鎖店的分店銷售數據、全球各地收集的古氣候數據。



項目編號:UGC/FDS14/H13/23
項目名稱:詩性正義與英語小說,1678–1928
首席研究員:PARKER Jay Thomas博士(恒大)

摘要

長久以來,文學因其支持倫理和政治思考的能力而受到人們的重視。 本計畫擬以數位人文及傳統的方式去探討英語小說有關詩性正義課題。 本計畫著重研究詩性正義的理論化概念:第一、此概念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第二、用新興的理論去探究英語小說中不同形式的詩性正義如何引發人思考正義。 詩性正義被視為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比喻。 最初,它反映了一種審美的需求,在道德上,文學應該比現實世界美好,小說中的結果,或未能在現實中出現。 今時今日,嚴肅文學所描述的道德責任更有可能是反面的,讀者或會體現出一種反映和凸顯世界不公正的道德現實主義。  然而,某些文學中的詩性正義也帶有烏托邦色彩。 烏托邦的概念和詩性正義似乎都假定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理想社會或世界。  詹姆森(Fredric Jameson)提出,「復興烏托邦」的概念是定義「新的、有效的實踐政治的輪廓」(2004)的重要一步,因為只有這個概念能增強我們想像現實世界政治轉型的能力。 本計畫提出,檢視小說中的詩性正義有助思考或理論化現實世界的正義概念,亦可透過重新描述英國小說中的詩性正義及不正義,為闡述詩性正義帶來新的觀點。



項目編號:UGC/FDS15/B09/23
項目名稱:面對主動性行為挫折的控制型及無助型反應:內隱人格理論的作用
首席研究員:彭正敏博士(樹仁)

摘要

在組織中,員工越發被期望去主動改善工作流程,並主動應對因日益增加的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而引起的各樣問題。(Campbell, 2000; Carpini, Parker & Griffin, 2017; Frese & Fay, 2001; Parker, 2000)。 然而,員工主動性研究往往側重於關注激發員工主動性的動機因素,而很少關注他們在實施主動行為時可能遇到的挫折,即主動性挫折。 為什麼一些員工在實施主動行為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會試圖克服它,而另一些員工則不會呢? 對於這一問題我們知之甚少。 更進一步而言,為什麼一些員工認為實施主動行為過程中的挫折會激發他們的目標調節過程,而另一些員工則認為挫折會抑制他們的目標調節過程?本項目將嘗試回答這個重要的研究問題,因為員工實施主動行為過程中的這種差異反應決定了主動行為最終的成功或失敗。

整合主動性目標調節模型和個體內隱觀理論,本項目認為,員工對主動性挫折可能會表現出掌握導向或無助導向的反思,這取決於他們持有哪種個體內隱觀。 具體來説,持有增量觀的員工可能會對主動性挫折表現出掌握導向反思,從而維持他們積極主動的設想、計劃並實現目標。 相反地,持有實體觀的員工可能會對主動性挫折表現出無助導向反思,這導致他們減少主動設想、計劃以及實現目標的努力。 因此,員工反思的類型決定了他們是持續改變還是接受挑戰。 為此,本研究將在兩項實驗研究和一項每週的日誌法調查中檢驗這些論點。 本項目還將進一步開發新提出的主動性挫折這一構念量表。

綜上所述,本項目發現了當前主動性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缺口:即缺乏對主動性挫折以及員工對挫折的反思如何影響員工主動性目標調節過程的理解。 本項目從以下兩方面擴展了主動性文獻:一是通過主動目標調節模型來建構主動性挫折這一新構念;其次整合個體內隱觀理論的兩種反思模式來考察主動目標調節活動之間的動態關係。 在理論貢獻上,本項目描述了員工對主動性挫折的不同反思模式,並為員工如何更有韌性踐行主動性提供了新的理論思路。 在實踐貢獻上,本項目為培養增量觀信念的員工,以及激發員工掌握導向反思來促進員工主動目標調節的方式提供了實證指導,這些觀點可以應用到員工/管理者培訓和組織文化發展計劃中,從而使員工、管理者、組織和社區受益。



項目編號:UGC/FDS16/H16/23
項目名稱:樂齡舞台:銀髮族的口述歷史劇
首席研究員:舒志義博士(都大)

摘要

此計畫旨在探討口述歷史劇作為一種增進長者精神健康的長者劇場。 在這個人口老化的年代,本研究計畫希望為應用戲劇的效能與方法、正念老年學和正向安老研究提供有用的參考。

首席研究員將觀察一個香港專業劇團(中英劇團)的創作過程。 自從2022年開始,中英已招募約300位長者和30位年青人共同創作及演出6-10個口述歷史劇,預期2024年後中英會繼續上演長者劇場,亦可為研究員提供相關研究資料。

這個研究將運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長者、年青人和觀眾的問卷調查、訪問、田野觀察等工具,配合個案研究,找出長者參與戲劇之後的正向態度,同時亦觀察年青人是否對長者改觀,以辨識兩代關係是否有改善。透過多角度檢核量化數據和質性資料,研究員將進行分析與詮釋。

另外,研究員亦會觀察編作導演的創作過程與手法,以發現導演如何在照顧教育素質的同時,維持作品的藝術水平,包括編劇和導演方法。 為此,編作導演將接受深入的訪問,並成為個案。

計畫全期為30個月。 研究員除了計畫出版兩篇期刊文章外,亦希望可出版一本實用小書,以記錄劇團的創作手法和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UGC/FDS16/M16/23
項目名稱:儲存環境和沖泡方法對四種不同包裝茶葉中保存兒茶素、降低真菌污染和減少黴菌毒素殘留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譚韻婷博士(都大)

摘要

茶是繼水之後全球最常被飲用及被視為安全的飲料。許多研究指出茶具有多種健康益處,例如茶含有的兒茶素,已被證明對人體有功效,因此消費者對茶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茶葉在生產及加工過程中很容易受真菌污染,若然再加上不當的儲存環境,真菌會迅速生長並產生黴菌毒素,這些黴菌毒素會留在茶葉中,經飲用後會進入人體構成健康風險。先前的研究報告指出,茶葉中的黴菌毒素如黃曲霉素和麴黴毒素A的含量都遠超過最高許可限度。如果茶含有黴菌毒素,長期和大量攝取茶就有可能影響健康,這將超過任何益處。

過去幾十年來,雖然喝茶對健康的益處已被廣泛研究,但其安全性並未引起太多關注。據我們所了解,沒有研究報告過茶葉的儲存環境,如時間、溫度和相對濕度,如何影響不同茶葉中的兒茶素含量及其黴菌數量和黴菌毒素水平。茶葉在購買時已檢測到高黴菌污染水平,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茶葉在購買後,由於包裝的開啟,儲存時間的延長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黴菌加速生長,進一步提高黴菌污染水平。然而,從未有一份方案建議茶葉生廠商和消費者最佳的儲存茶葉環境和沖泡方法,以減少黴菌和黴菌毒素的污染,並同時能保留最多的兒茶素含量。如果儲存條件和包裝有缺陷,黴菌可以迅速生長並產生黴菌毒素,導致健康風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是次的建議書主要研究茶葉在購買後的不同儲存環境,包括溫度、時間和相對濕度,如何影響茶葉中的兒茶素含量,及其黴菌數量和黴菌毒素殘留物水平。茶污染的高風險因素將會透過反應曲面方法分析,找出最佳的儲存條件,以減少黴菌和黴菌毒素的水平,同時保持兒茶素的含量。我們還會研究一種可以保留兒茶素含量並減低黴菌毒素殘留物的茶葉沖泡方法,減少攝取毒素,減低對健康的危害。這項研究的結果將不僅能為茶愛好者和普羅大眾的健康帶來好處,也為茶葉生產者,餐廳和整個茶葉產業鏈提供實質的建議。



項目編號:UGC/FDS16/M14/23
項目名稱:攝入微塑料對海洋微型浮游動物生長的影響及其對藻華的攝食控制
首席研究員:鄧志洪博士(都大)

摘要

塑膠污染已成為影響全球的新問題。尺寸<5000微米的微塑膠顆粒在陸地和水生環境中普遍存在。雖然大型動物(例如哺乳動物、魚類、海龜和海鳥)攝入微塑膠的情況已有記錄,但有關水生生態系統中一組更重要的生物體攝入塑膠顆粒的研究卻很少。微型浮游動物是大小為20-200微米,主要由纖毛蟲和異養甲藻組成的生物。 這些微生物是海洋初級生產的主要消費者,因此被認為能夠透過自上而下的控制機制影響藻華(紅潮)。然而,攝取較小微塑膠顆粒(<200微米)對微型浮游動物生物學的實際影響及其在清除水中藻類方面的生態作用尚不清楚。此研究計劃旨在檢驗以下假設:攝入微塑膠會對此類微浮游動物的生長和攝食造成不利影響,並削弱其防治藻華生物的作用。此項目是少數研究微塑膠污染對原生浮游動物影響的研究之一,因為先前大多數的研究都忽略了這群生物。這也是少數研究浮游動物攝入經風化微塑膠珠的情況的研究之一,以反映微塑膠在自然環境中的真實狀況。據了解,這項研究是第一個探討由於微型浮游動物因微塑膠污染而對藻類生物減少攝食並與導致藻華的潛在關聯的研究。

這項研究將透過科學刊物、媒體曝光、研討會和面對面演示的方式向政府、學術界和公眾提供新知識,從而對保護環境產生積極影響。它將有可能增強公眾減少微塑膠污染的動機並參與解決污染問題的活動。從長遠來看,當局可以制定更好的管理計劃和行政政策,以有效減少塑膠廢物向環境的排放,並改善保護環境的策略。



項目編號:UGC/FDS14/H15/23
項目名稱:香港公民和社會在政治轉變下的公民韌性
首席研究員:鄧鍵一博士(恒大)

摘要

這個項目旨在探索2020年政治制度重大變革後,香港市民的社會價值觀和公民規範的變化。 它試圖理解香港市民和社會如何在新環境中維護和建立公民韌性。 此項目的數據收集方法包括全港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 問卷調查的結果會與2020年前進行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分析公民規範的持續性。 另外,本研究會與公民社會的能動者進行深入訪談,觀察他們如何看待近年的社會和政治變化。 這個項目具有短期和長期影響的潛力。 研究結果可為香港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並可以為青年研究和青年組織作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24/H15/23
項目名稱:跨性別人士故事(TGST)工作坊能否改變學生對跨性別人士的同理心和態度?:三角互證法
首席研究員:陶慧怡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本項目探討敘事在性別教育中對於改變學生就跨性別個體和社會性別多樣性主題的同情心和態度方面的作用。 人類故事在協助個人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的生活和建立對於與自己經驗和思維不同人士的認知上具有顯著重要性。 透過分析一個跨性別敘事(Transgender Gender Storytelling Workshop, TGST)工作坊如何改變學生對跨性別個體的同情心和態度,本項目旨在展示敘事在1)促進性別教育以及2)培養學生理解具有不同社會性別表達、身份和經驗的個體此兩方面起了何種作用。 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擁抱社會性別多樣性與可能性的能力,並從而有助於在學生群體間建立「公民想像力」:一種可就不同社會背景中的他人所面對之困難而建立同理心的能力(Nussbaum,1997年)。 「同理心」此一術語用於描述個體自身感受到與角色之間共有之情感(「與之共情」)的能力。 籍由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此舉有助於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並尊重與自身相異的經驗和想法,俾能開導和促進社會平等。 在香港,跨性別個體仍然在社會上面臨各種不同形式的歧視和排斥。 而箇中原因乃由社會對跨性別個體的理解有限,甚或存有誤解。 在香港,學校一般在性別教育中採取一種不包容社會性別的方法,因為討論與非順性別或非異性戀為主的話題往來被認為是具有爭議性且具挑戰性的。

為了填補這一缺口,本研究提倡一種創新的教學法,涉及到在香港性別教育中使用人類敘事:在TGST工作坊中容納性別和性取向少數群體,並讓其分享各自的故事。 就此進路而言,這種人類敘事方法被認為能夠打破傳統的社會性別和類別界限,並加強學生對社會性別多樣性及性別可能性的理解。 在項目期間將會舉辦一個5小時的TGST(包括2小時的跨性別講座和一個3小時的人類圖書館,讓其他學生與不同的跨性別個體互動)。 為了展示敘事在這個TGST工作坊中的重要性,本項目採用了一種涉及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的三角法(分析大約600份學生在參加跨性別工作坊之前和之後同情心水平變化的問卷,進行對大約600篇學生在工作坊前後就(跨)性別相關主題的書面反思的論述分析;組織焦點小組(約120名學生)以了解學生在工作坊前後的書面反思中特定選詞的原因,且探討工作坊就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性別多樣性主題上有何種影響)。 上述研究成果有助於改善並提升社會性別教育教學法的設計,並同時開發一個在線語料庫,以系統性地記錄在討論(跨)性別主題時隨著時間變化的語言運用。



項目編號:UGC/FDS16/E07/23
項目名稱:提高視覺舒適度之自動遮陽控制方法的開發
首席研究員:曾建偉博士(都大)

摘要

自動遮陽控制系統是重要的採光裝置之一,可以防止使用者遭受過度眩光和太陽熱量的影響。然而,由於其性能不佳,該系統通常被手動操作所取代。眩光是影響使用者開啟或關閉遮光裝置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很少有人測量眩光或將其作為遮光控制系統的輸入參數。因此,這個系統無法滿足室內使用者的視覺舒適度需求。其他經常出現的問題包括頻繁開閉、過多的眩光進入室內空間以及能源浪費。遮光裝置的無效操作不僅會使室內使用者遭受過度眩光的影響,損害他們的視覺系統,還可能導致日光連動照明控制系統失效。

設計有效的遮陽系統能防止眩光,香港面臨著更多挑戰。香港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高樓大廈密集建設。新建築通常配備玻璃幕牆,即使在遮擋下也會反射眩光。因此,導致自動遮陽裝置故障的可能性增加。設計不良且調試不善的自動遮陽控制系統無法有效地防止過多的眩光進入室內,更不用說外部阻礙物反射的陽光。這將增加日光連動照明控制系統的錯誤操作。其一,如果在沒有過度眩光的情況下便用遮陽裝置,會減少建築物接收到的自然光量,從而增加照明能源的使用量。 其次,遮陽裝置會改變入射陽光的方向,可能產生另一個眩光源並改變照度分布。如果重新定向的光線照射到光感測器,將出現過度調暗的情況,工作平面上的照度水平將低於設計的照明水平。在城市中,自動遮光控制應該能夠準確地控制直射光和反射光。

本研究將針對城市地區的遮陽控制系統制定涵蓋感測器位置、培訓、測試和調試程序的設計指引。本研究將使用比例模型測量和電腦模擬。將測量、模擬和分析不同控制算法下的遮光裝置控制信號的性能。將評估傳統控制、模擬輔助控制和深度學習方法的性能。將基於高動態範圍天空影像和其他氣候參數開發人工神經網絡遮光控制策略。通過本研究將使用典型建築物的模擬研究來確定現有開環控制和新的深度學習遮陽控制系統的性能,以及它對日光連動控制照明系統和建築能源性能的影響。 研究結果將歸納為簡單的規則,以制定設計指引。該指引將專注於感測器的選擇和位置、監測的氣候參數的選擇、校準條件以及測試和調試程序。本研究將特別解決與高度密集的城市地區相關的遮陽控制設計問題。

研究結果對建築師、建築工程師在建築物佈局、遮陽和照明系統設計、能源預測和採光設計方面將有幫助。它還可以使設施管理專業人員能夠有效地運營其設施並降低運營成本。



項目編號:UGC/FDS14/B08/23
項目名稱:利用客戶共創平台提升企業創新表現
首席研究員:謝倩甄博士(恒大)

摘要

在這個數位時代,越來越多公司採用數位平台來刺激產品創新和管理客戶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渴望建立數位客戶平台並且利用集體智慧的力量(通過客戶共創)來開發和推廣新產品。 然而,客戶共創與創新表現之間的關聯仍不清楚(Chang & Taylor, 2016; Fang, 2008)。最 近的研究報告指出關於數位平台對於商業影響有著不同而對立的發現(Cenamor, Parida, & Wincent, 2019; Tse et al., 2023)。

這個提案部分靈感來自首席研究員在《歐洲市場學雜誌》(Tse et al., 2023)中發表的文章,該文章記錄了數位客戶平台對企業品牌形象有著不同效應。 在本研究中,我們強調數位客戶平台增加了企業創新的表現。 我們通過定義數位客戶平台和了解創新表現的機制,補充了關於數位平台和客戶共創的新興文獻:即通過促進雙元能力(即同時實現能力挖掘和能力探索)。

依據資源基礎觀點和情境理論,我們提出客戶平台有助於提高公司的雙元能力,這是創新表現的關鍵驅動因素(Rothaermel & Deeds, 2004)。 為了闡明客戶平台和雙元能力之間的關聯,我們需要進一步確定兩種因素對於其影響:(1)內部情境(客戶認知廣度和跨部門協調)涉及知識獲取和整合,以及(2)外部情境(市場不確定性和競爭對手模仿性)反映市場動態。

研究背景將是一群面臨激烈競爭並試圖探索新能力和利用現有能力的中國內地製造商。 數據收集是一個大規模的調查,將涉及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國內地製造商,並採用多訊息者設計。 具體而言,調查工具將由同一公司的兩位訊息者(一位主管和一位經理)完成。 數據分析將涉及相關的多變量技術,將使用結構方程模型和調節回歸分析來檢驗所提出的模型(和假設)。

總括而言,現有的證據表明,並非所有公司都能從被吹捧的客戶共創活動中獲益,客戶平台需要大量資源投資建立。 如何更好地利用數位客戶平台來改善創新成果和業務表現,成為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感興趣的話題。 通過整合資源基礎觀點和情境理論的見解,我們認為公司必須平衡能力挖掘和探索,以實現雙元能力,以將客戶平台的好處轉化為創新成果。 此外,我們預測內部(客戶認知廣度和跨部門協調)和外部(市場不確定性,競爭對手模仿性)的情境作為界定條件來調節客戶平台的影響。 最後這項研究有潛力推進學術探究並改善業務實踐。



項目編號:UGC/FDS16/E01/23
項目名稱:使用拓撲絕緣體的耿氏二極管太赫茲發射器
首席研究員:華禮生教授(都大)

摘要

太赫茲(THz)技術在醫學、材料、通信和安全領域的應用證明其重要性。太赫茲輻射的非電離特性和透視特性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受到關注。太赫茲頻率區域在 0.1-10 太赫茲之間,在此頻率區域內操作電子設備是微電子行業最複雜的任務之一。 傳統上,光整流和光電導等技術被廣泛用於產生寬頻太赫茲輻射(0.1-10 太赫茲),但在這些系統中使用飛秒鐳射卻限制了其商業應用。相反,雖然存在諧振穿隧二極體、耿氏二極管和量子級聯鐳射器等固態電子器件,但因為這些器件大多基於矽、砷化鎵和磷化銦,需要複雜的器件製造步驟,並會出現工作不穩定或故障,它們在太赫茲頻率下的工作會受到限制。儘管砷化鎵和磷化銦等傳統半導體具有可誘導轉移電子效應的能帶,但它們缺乏支援太赫茲頻率發射需要的多個能帶,所以它們的發射功率並不穩定。因此,開發有效的半導體材料設計以實現新型的太赫茲發射器是作為材料研究人員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本提案中,我們的目標是使用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為材料以開發一種低成本的太赫茲發射源。

由於二極管可輕易嵌入任何電子電路,成功開發高效率的太赫茲發射器二極管器件,可以更低成本但高效地加快太赫茲技術在醫療診斷、保安監控和高數據速率通訊領域的發展。此外,香港是人口密集的主要區域交通樞紐,基於緊湊型二極管的太赫茲技術將有利於海關和其他安全機構進行安全檢查。我們的二極體太赫茲技術將使香港成為6G通信設備的先驅和無損檢測技術的中心。



項目編號:UGC/FDS16/E16/23
項目名稱:基於網格特徵表示與深度學習的靶蛋白-配體親和力預測:通向高效的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
首席研究員:王丹博士(都大)

摘要

背景: 從分子層面來看,包括癌症在內的許多疾病的產生及發展都與某些蛋白質息息相關。以這些蛋白為靶標的小分子藥物是一種常用的治療策略,而小分子與靶標蛋白之間的結合親和力對療效有著關鍵性作用。高效預測此種結合親和力已成為計算藥物設計及其分支的一個重要課題。

項目目標: 隨著分子結構解析技術及深度學習技術的高速發展,當前的親和力預測工作試圖以數據驅動的方式從小分子與靶標蛋白的復合體結構中破譯其結合親和力。 然而,這些工作常常受限於低效的特徵表示、單一的機器學習框架及不充分的應用。 本項目以制定合理策略來緩解這些問題為目標。

主要策略: (1)分子網格是在深度學習中最常用的一種表示蛋白-配體復合體結構的方式,但常規的網格表示因為在生成過程中涉及多種幾何規則而面臨偏差與低效的風險。通過保留關鍵原子信息並在填充網格時考慮原子間衝突,本項目將開發出基於較少規則的、效率更高的特徵表示模型。(2)近些年來,卷積神經網絡開始在親和力預測工作中發揮作用,然而傳統的學習框架在預測精度及模型可解釋性方面都差強人意。因此,本項目將通過在學習框架中引入合理的物理化學過程來改善預測效果,並提升模型透明度。(3)深度學習模型常消耗大量的資源,本項目將採用並行計算及GPU加速等策略來提高預測的效率。此外,為了緩解親和力預測模型的應用不充分等問題,我們計劃將此類模型與分子對接工具進行結合以在重打分任務中發揮作用。 最終,我們也將開發一個面向多種親和力預測任務的網絡應用程式。

研究影響力: 通過成功實施以上策略,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將有利於虛擬篩選、先導物優化及藥物再利用等重要任務,並對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領域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項目產出的出版物及應用程式將有利於之後的親和力預測工作。最後,本項目將為老師與學生提供充足的程序設計、數據操作及溝通交流的機會。



項目編號:UGC/FDS16/E17/23
項目名稱:基於對比學習的知識對齊框架在股票預測和其他與情感相關的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中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王富利教授(都大)

摘要

人們可以從各種方式生成的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及時準確地檢測用戶生成文本中嵌入的情緒和意見,可以極大地令利害關係人受益,例如政府機構和服務提供者。 非監督式語句的表示學習是一種重要的資訊檢索技術,旨在從未被標籤標記的文字輸入中推導出有意義的語句嵌入。經過學習的語句表示對下游任務,如句子分類、推理和匹配都有深遠的影響,並已在文獻中被廣泛研究。

在各種自然語言處理(NLP)任務中,研究人員利用類似雙向編碼器表示變換器(BERT)等預訓練語言模型的語句表示,如BERT和LBERT。這些模型透過在通用領域中大型語料庫上進行編碼語義連續性訓練。他們遵循分佈假設,即上下文句子有相似的表示,而在同一上下文中出現的詞,即使它們的語義不同,也有相似的含義。這個屬性可能限制了BERT模型在領域特定任務中的改進,其中領域知識在決策過程中占主導地位。例如,「快樂」和「悲傷」在類似BERT的表示中被認為是相似的,因為這些詞彙在大型語料庫中往往有相似的分佈。在情緒領域的任務中(即與情緒相關的任務,如句子情緒分類),分類器不能輕易地辨識出這樣的表示中的句子的情緒。因此,類似BERT的表示法並不適合領域特定的任務,如垃圾郵件和仇恨言論檢測、金融情緒分析和觀點挖掘。最先進的方法試圖透過將領域知識融入領域特定任務,透過監督學習來克服這個限制,例如,透過將區分「快樂」和「悲傷」等詞的語義的情緒詞典(這是詞和與之相關的情緒的列表)與預先訓練的類似BERT的表示結合起來,用於情緒相關的任務。然而,透過監督學習獲得的表示在同一領域的任務之間是不可轉移的。此外,這種監督方法需要大量的標籤樣本,其獲取成本高昂,並且需要領域專家付出大量的人工努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將建立一種基於對比學習的非監督式方法,以便在不使用標籤樣本的情況下,將一般語義表示與領域特定知識對齊。由於研究團體已經確認情緒對於語言表示來說與語意同樣重要,我們將在專案中主要選擇情緒領域的任務(例如,與情緒相關的任務)。對比學習旨在減少相似實例之間的距離,同時增加不相似實例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們將重新定義相似實例,並設計一個知識對齊的框架以取代嵌入模型來引入各種知識來源。並且透過領域知識的運用,有可能解決傳統對比學習中更依賴語意而非領域去改良BERT表示的問題。此外,我們將採用一種動量更新策略來控制學習表示中一般語意特徵和領域特定特徵的比例。同時,確定每個領域的最佳增強策略,及一般語意特徵與領域特定特徵的比例。之後,透過下游文本挖掘任務來評估編碼表示的多樣化知識。我們將在專案中利用金融市場預測來展示和測試學習到的表示,並在股票預測中融入情緒分析。旨在研究金融文章和新聞中編碼的語義或情緒是否會影響股票走勢。



項目編號:UGC/FDS16/E02/23
項目名稱:基於多模態、多任務和聯邦半監督學習的胎盤異常自動準確評估
首席研究員:王偉明博士(都大)

摘要

胎盤是一個對胎兒生長和母親健康有直接影響的重要器官。在整個妊娠期間,它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它允許胎兒和母體之間的營養物質、氣體和廢物的交換。異常的胎盤是許多妊娠併發症的最主要原因,如胎兒生長受限、子癇前期和胎兒死亡等。因此,在產前診斷中準確評估胎盤異常非常重要,以便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降低胎兒和母親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在臨床實踐中,通常通過超聲(US)和磁共振成像(MRI)來對孕婦進行胎盤成熟度分級和疑似胎盤增生譜(PAS)的檢測,以評估胎盤異常。然而,由於胎盤形態的複雜性和各種成像偽影,對胎盤異常的評估主要依靠專業放射科醫生對US和MRI圖像的目視觀察,這既繁瑣耗時,又容易受到觀察者之間和觀察者內部的差異影響。因此,許多基於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自動算法已經被開發出來,以便促進產前檢查。 然而,仍然存在許多挑戰性問題,阻礙了這些算法在臨床上的應用。首先,現有的胎盤成熟度分級和PAS檢測方法主要利用單一模態的信息,沒有考慮多種模態的互補信息,因此準確性不理想。其次,用於訓練PAS分類網絡的標注數據有限,因為臨床症狀不明顯,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生也很難從US和MRI圖像中識別 PAS。第三,域偏移是從不同數據源獲得的醫學圖像中的常見問題,在一個域上訓練良好的CNN模型可能會由於域偏移的干擾而在新域上表現不佳。第四,神經網絡的性能通常受到有限數量的訓練圖像的限制,而由於數據隱私,來自不同醫院的大量數據集無法共享以提高模型性能。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開展全面的研究工作來應對上述挑戰。首先,我們將提出一種多模態和多任務學習網絡用於胎盤成熟度分級。將充分利用來自圖像和非圖像數據的多模態信息,以提高胎盤成熟度分級的準確性。此外,胎盤分割被用作輔助任務,以增強胎盤分級的效果。第二,我們將提出一種多模態半監督學習網絡,通過結合US和MRI數據的互補信息進行PAS分類。大量未標注的圖像將被納入訓練過程中,以彌補有限的標注數據,提高模型性能。第三,我們將提出一種基於不確定性的對抗學習網絡,以減輕不同數據源之間的域偏移干擾。通過在域適應過程中抑制不可靠信息(高不確定性),提高CNN模型的泛化能力。第四,我們將提出一種基於傅里葉變換的聯合半監督學習(FSSL)網絡,以解決不同醫院之間的數據隱私問題,進行協作訓練。利用不同未標注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增強多醫院的協作訓練。此外,採用基於傅里葉變換的合成方法,探索未標注數據之間的信息,提高無監督學習效果。

該項目的成果是一系列先進的深度學習算法,以促進胎盤成熟度分級和PAS分類,以及用於多源域適應和多醫院協作訓練的新穎網絡。此外,我們將把所提出的算法集成到一個用戶友好的計算機輔助系統中,該系統有可能作為一種自動、準確和客觀的工具來輔助產前診斷。



項目編號:UGC/FDS14/E08/23
項目名稱:生成新的顧客需求用以新產品開發
首席研究員:王越博士(恒大)

摘要

客戶需求在產品開發中起關鍵作用。隨著新技術的出現以及社會和客戶環境的變化,客戶需求不斷發展。因此,識別新穎的客戶需求可能會導致新產品和新業務的創建。 例如,福特在1960年代開發了Mustang模型,以滿足剛到開車年齡的嬰兒潮一代的需求。在發布的第一年,野馬的銷量達到42萬輛,總收入達到100億美元(通脹調整後)。許多行業的公司都認識到新穎客戶需求的重要性,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尋找方法儘快識別新興需求並利用它們獲利。但是,傳統的識別客戶需求方法,如市場調查、焦點小組和引領使用者法,代價高昂、勞力密集且耗時。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步,為企業提升業務運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激勵我們開發創新高效的方法以生成新產品開發的新穎客戶需求。具體而言,我們將把與產品相關的領域知識融入預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接下來,我們將利用賦能知識的LLM和深度學習技術生成新穎的客戶需求文本。總括而言,我們提出的方法可以:1)理解與產品相關的領域知識;2)快速生成不同於現有需求的客戶需求;及3)大大減少公司資源需求。



項目編號:UGC/FDS16/H09/23
項目名稱:漫郎與唐臣:元結及其文學的接受研究
首席研究員:黃自鴻博士(都大)

摘要

安史之亂(755-763)期間及其後,元結(719-772)既是重要的作家又是能幹的地方官。 在民國以來的中國文學史中,元結受到提倡現實主義的文學史家關注,被普遍認為是唐代(618-907)新樂府的倡導者。 文學史家認為,中唐詩歌側重文學功能的風格和主題,與反映百姓悲慘生活、對亂世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密切相關。 通過杜甫(712-770)、元結和其他新樂府詩人的努力,文學史家認為「新樂府運動」及與其相關的中國現實主義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詩歌潮流,為中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學者對元結的新樂府、獨特的山水描寫以及對唐代古文和復古詩風的貢獻進行探索;本計劃擬延伸現有研究,討論帝制時期文人學者對元結的評論、印象和接受。在他們眼中,元結不僅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為君為民的好官,也是一位不慕權勢、喜歡幽靜奇景的隱士、柳宗元(773-819)山水散文的先導者和唐代山水文學的代表人物。 探討元結及其作品在歷代的地位、影響和認識,有助我們對這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中進行重新定位,並揭示他的文學貢獻和遺產。

本計劃擬從兩方面研究元結及其文學:(1)探討評論家如何討論和歸類元結,以展示他在歷代的形象和影響;(2)研究前人如何討論元結的山水文學,怎樣重新發現這位作家為山水文學的先驅。 這些視角將使我們更充分地討論元結的文學貢獻,包括新樂府和現實主義的觀點,並進一步了解他在山水文學方面的成就和對後世文人的重要性。



項目編號:UGC/FDS16/M17/23
項目名稱:黃芪和甘草濃縮顆粒在過度擁擠壓力下對尼羅河羅非魚和鯪魚的促生長作用及相關機制
首席研究員:黃詩韻博士(都大)

摘要

淡水水產養殖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全球重要的食品供應產業,為了獲得更高的產量,水產養殖業往往採用密集式養殖方法。在過度擁擠的壓力下,魚類的免疫反應通常會減弱,這樣不但大大影響了它們的生長機能,而且會令它們更容易感染不同的致命傳染病。為了刺激魚類生長及減少魚類損失,消毒劑如福爾馬林和各種抗生素經常會被過度使用,這將對環境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和導致超級細菌的產生,此外,魚體內殘留的消毒劑和抗生素也會威脅人類的健康。因此,我們有迫切的需要去尋找一種綠色魚類補充劑,以減少消毒劑和抗生素在淡水養殖中的使用。

中藥中的補虛藥因具有安全性、低毒性、對環境的低影響性以及已證實的免疫調節作用的特質,而成為甚有潛質的魚類補充劑。近年來關於中藥對水產養殖的功效和作用機制的研究仍然有限,在不同的補虛藥中,黃芪(AM)和甘草(GU)對水產養殖具有顯著的生長刺激和免疫調節作用,因此,它們很大機會能減低水產養殖因過度擁擠而造成的副作用,這項假設也與我們的初步研究發現一致。

雖然已有研究顯示,中藥對水產養殖有促進生長作用,但系統性研究和在共同基礎下的比較仍然缺乏;不同研究中的實驗條件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即使它們都在研究同一種中藥,不同的劑型(例如原藥材、中藥提取物或主要活性成分)、劑量範圍及魚類模型的使用,均令這些研究失去了對比性;而且更重要的是,當中所涉及的內在生理和分子機制尚未被徹底研究。

傳統中醫煎煮的程序既複雜也很耗時,如果當中處理不當,中藥的治療效果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中藥的活性成分提取物價格昂貴,這都大大增加了餵飼成本。因此,縱使中藥有顯著的功效,它們在漁業領域的應用都非常有限。中藥濃縮顆粒(CCMG)是即用型中藥,其功效已被證實,而且價格合理,這些獨特的特質,大大增加了其在漁業應用的可行性;但以我們的認知,目前尚未有針對中藥濃縮顆粒對食用魚作用的研究。

本計畫的目的是透過以黃芪和甘草作為綠色魚類補充劑,對尼羅河羅非魚和鯪魚這兩種食用淡水魚,在正常和過度擁擠的條件下,分析對其生長、荷爾蒙、代謝、酶、免疫調節和抗菌反應的作用和機制。此研究還會比較這兩種中藥的不同劑型,包括濃縮顆粒和當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此項研究將使用先進的蛋白質組學和轉錄組學作為探索內在的機理的手段,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擴展中藥從人體系統到魚類養殖的應用。



項目編號:UGC/FDS14/E09/23
項目名稱:建立航運運營彈性:於全球供應鏈和不確定需求下策劃整合艙位分配及集裝箱供應以達至效益管理與履行訂單
首席研究員:黃彥璋博士(恒大)

摘要

全球供應鏈日益受到貨運需求波動、貿易政策限制、疫情措施、價格競爭、工廠訂單變化等經濟因素的干擾,導致航運需求與船舶和貨櫃供應經常出現錯配。這種破壞已從工業問題演變為對經濟穩定的威脅。航運班船公司透過對船位、航運網路、貨櫃供應、吉櫃運輸策略和艙位交換等方面尋求更靈活的管理,以確保貨物的順利交付,以降低營運成本,提高航運收益率和盈利能力。艙位分配通常基於運輸管制區域的需求前景,在該區域,貨物在班輪服務航線的港口直接裝載或轉運。在我們先前完成的研究項目中,開發了一種用於本地、區域和全球範圍內新穎的三級協作艙位分配規劃模型,在多個船舶和服務環路進行貨櫃裝卸。模擬結果表明,該模型可以幫助貿易和交通規劃者最大限度地利用艙位。

考慮運輸裝載多變的需求,優化船舶艙位分配是必須的。由於需求與供應的不平衡,一致及同步地規劃貨櫃供應、吉櫃重新定位及貨控方的需求變得必需。而在自有和聯盟合作夥伴的船舶空間中進行最佳艙位分配,以優化滿載和空集裝箱至關重要。現有的基於貨櫃供應計劃方法的艙位分配規劃策略,例如貨櫃重新定位、新貨櫃採購、租入、單向免費使用、處置控制和艙位交換,是按工序各自實施的。艙位分配操作的模擬,亦沒有考慮和整合所有貨櫃在供應上以及貨控方的貨物需求上的變化。艙位分配作業中的這些缺陷預計將導致貨櫃供應短缺、訂艙不足、船舶利用率低以及訂單未能履行。此項目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顧,並與班輪公司、托運人和學者進行了交流。

本項目將建立一個創新的艙位分配綜合框架,綜合考慮貨物需求不確定性下的貨櫃供應計劃和艙位交換,以改善貨櫃使用、船舶利用率、裝運訂單履行、艙位交換和穩定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此項目將開發基於循環神經網路的演算法,用於供應計劃的貨櫃需求預測,並將應用混合整數規劃來對滿載和空載貨櫃進行自適應艙位分配最佳化。 將進一步開發一種基於列生成的新型演算法用於艙位分配,整合規劃時間範圍內的貨物需求動態和貨櫃供應。所提出的模型將協助航運貿易運輸規劃者和貨櫃使用管理者以確保最佳和綜合的艙位分配,並實施貨櫃供應計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貨櫃使用率和產量。該模型可作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貨物需求與設備供應之間的不匹配、以實踐穩定全球的供應鏈。香港,作為全球物流樞紐提供高增值的海運服務,透過先進模擬的全球艙位分配規劃,可以促進全球可持續性供應鏈的發展。此外,船舶分配工具可以確保貨物尺寸和重量符合貨物有效載荷能力和驗證總質量要求,從而防止船舶超重航行,限制燃料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關船舶分配規劃的專案成果將納入教學模組,以增強學生對複雜海上作業和先進模擬工具的知識。



項目編號:UGC/FDS25/E05/23
項目名稱:溫度和相對濕度對低碳混凝土強度發展影響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黃浩輝博士(高科院)

摘要

香港是個現代化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築和基礎建設工程。鋼筋混凝土傳統上是建築工程最常使用的建築材料。因此,混凝土的品質保證是確保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和剛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建築標準CS1,混凝土的強度目前以混凝土立方體(100mm或150mm)來確定,混凝土立方體在養護罐中澆注並養護,溫度保持在 27±3℃。然而,在施工現場,可以明顯看出固化溫度和周圍相對濕度(RH)與標準固化有很大差異。根據香港天文台的記錄,香港平均環境溫度(2021年)由13.8°C(冬季)至32.8°C(夏季)變化,而平均相對濕度由 67%(冬季)至 83%(夏季)變化。許多研究人員表明,混凝土的早期強度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的養護溫度和相對濕度。根據《2013年混凝土結構使用實務規範》,「當構件中混凝土的強度為10 N/mm2或其所承受應力的兩倍時,支撐現澆混凝土彎曲的模板通常可拆除,以較大者為準…」。如果沒有其他信息,建議的混凝土模板和鷹架拆除最短週期為12小時到14天不等,具體取決於結構元件的類型。較低的養護溫度和相對濕度可能會導致早期混凝土強度較低,從而導致模板拆除面臨風險。

目前,有許多預測模型,例如成熟度模型已被提出來預測混凝土的強度發展。然而,大多數僅與固化溫度有關,而與相對濕度無關。此外,自1980年代末期以來,粉煤灰(PFA)和粒狀高爐礦渣(GGBS)等輔助膠凝材料(SCM)被廣泛用於與波特蘭水泥(PC)結合生產低碳混凝土,以實現永續發展。它們的應用變得更加重要。然而,混凝土特別是低碳混凝土在養護溫度和相對濕度作用下的強度預測模型尚未成熟。

本研究旨在研究香港在養護溫度和相對濕度耦合作用下低碳混凝土的強度發展,並創建一個可監測和記錄施工現場即時混凝土強度發展的RH修正成熟度模型。建築工程的相關從業者可以監控即時混凝土強度發展,這可以縮短施工週期並提高施工安全性,例如:及早拆除模板和鷹架。工程師和工人可以根據開發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和安排臨時工程。



項目編號:UGC/FDS14/B03/23
項目名稱:內在奬賞與外在奬賞對員工創造力及常規工作表現的影響:正念的雙重角色
首席研究員:黃婉珊博士(恒大)

摘要

在日益全球化的環境中,組織必須快速適應環境的變化和發展,開發具創意產品和商業模式以保持競爭力。 人才競爭已成為組織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 在後疫情時代,員工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傳統的「軟硬兼施」的激勵方式已經不足以吸引人才,因此組織必須提供全方位的激勵方案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獎勵制度也應考慮員工的個人差異。

近年來,正念促進健康的作用得到實證支持,並已在不同領域(例如教育和工作場所)中受廣泛推廣。 我們透過整合動機和認知處理的觀點,提出正念在調節員工的獎勵-動機-績效過程中具有雙重作用。 首先,正念會調節獎勵與動機的連結。 正念的人意識到他們當前的經歷,並採取自我導向和自我決定的行為,這可能會影響他們對不同類型獎勵的反應。 其次,正念會調節動機與績效的連結。 對於不同正念程度的人來說,動機可以轉化為不同類型的工作表現。 正念員工擁有廣泛的注意力和認知靈活性,這對於產生新想法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正念程度低的員工比較有可能將他們的積極性轉化為較低創造性和日常性的工作表現。

本計畫提供多項理論和實務貢獻。 首先,它透過正念來解釋有關動機和創造力關係的不一致研究結果。 第二,它為組織和管理者設計適合員工需求和配合組織策略的獎勵計畫提供了啟示。 最後,本研究探討了員工正念的潛在缺點。



項目編號:UGC/FDS16/P02/23
項目名稱:使用可變磷,氧或磷,氮半活性苯並咪唑膦配體對(雜)芳烴進行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
首席研究員:黃信文博士(都大)

摘要

雙(異)芳烴和異環衍生物是天然產物、生物和藥物材料核心結構中常見的結構基元,對人類來說至關重要且有用。合成這些化合物在藥品工業中一直很重要。因此,開發溫和且簡單的合成方法已經引起科學家的高度關注,從而生產不同的雙芳烴衍生物 然而,在不同的傳統過渡金屬催化反應中,如Hiyama、Kumada、Negishi、Stille和Suzuki-Miyaura耦合反應,需要準備預功能化的(異)芳烴耦合伙伴來連接兩個(異)芳烴。在過去的十年中,由於C-H官能化的簡單性,不同的雙(異)芳烴衍生物已經能通過使用C-H官能化作為合成策略來克服預功能化步驟。

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不同的過渡金屬-配體催化系統來催化C-H官能化。然而,據我們所知,沒有例子顯示通過使用P,O和P,N半安定苯並咪唑基磷酸酯在金屬催化的C-H官能化催化系統中。這種苯並咪唑基磷酸酯配體家族可以通過模塊化的一鍋合成方法輕易獲得,使用三種容易在市面上可獲得的起始材料,包括(1)苯並咪唑骨架,(2)酸氯化物/磺酰氯化物,和(3)氯化磷酸酯,以實現高度的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配體家族具有獨特的配位特性,包含軟(磷原子)和硬(氧和氮原子)供體原子。在金屬中心的配位過程中,硬供體提供了弱配位以保護金屬中心在惡劣的反應條件,並通過氧/氮原子的解離提供一個氧化添加基質的空位。 它可以增強催化劑的壽命。此外,這種配體家族具有高度的可調性,因為它獲得可調的磷酸酯基團和苯並咪唑骨架中的額外可調基團。這些特性使得配體家族具有對不同類型的催化耦合反應的潛力。此外,這種配體家族在先前的研究中對鈀催化的Suzuki-Miyaura耦合和Buchwald-Hartwig對芳基氯化物的胺化反應表現出高活性。實際上,有了這種配體家族,可以研究廣泛的配體結構對特定C-H官能化的影響,並且能獲得在C-H官能化的前沿領域的成果。

在這個提案中,將使用一種帶有獨特可變P,O或P,N配位的苯並咪唑基磷酸酯配體家族,以研究在C-H官能化中合成不同有用結構。此外,透過使用不同的過渡金屬(鈀和鎳)和耦合伙伴,從而獲得更廣泛的合成產物。

這個項目的研究結果將促進對雙芳烴產品有機合成的有效和便捷方法的應用、改進和發展。因此,在相關的研究領域,學術、教育和工業將會受益。



項目編號:UGC/FDS16/M21/23
項目名稱:紅樹葉片酚類物質的氧化活性及其對有害藻類生長和生理的抑製作用及分子機制
首席研究員:徐景亮博士(都大)

摘要

微藻的快速繁殖常導致水生生物大量且急速死亡,被稱為有害藻華(HAB)。世界上大多數沿海地區都受到HAB的不利影響,造成漁業嚴重經濟損失並威脅人類健康。 HAB發生後控制藻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已成為各國政府和研究機構的重要課題。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方法通常用於控制HAB。化學方法使用除草劑或金屬,而物理學方法使用紫外線或超聲波處理。然而,這兩種方法通常會造成二次污染或消耗大量能源。相比之下,採用生物學方法具有環境友好和節能等優點。其中一種生物學方法是使用由大型水生植物產生的抗藻化學物質(即化感物質)。在淡水系統中,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來探索化感物質(尤其是酚類化合物)的使用,以控制微藻和有害藻類的生長和繁殖。氧化應激以微藻細胞中活性氧(ROS)的過度誘導為標誌,通常被認為是化感作用的主要機制。酚類化合物的氧化活性受水化學的影響,例如pH值和金屬離子濃度。然而,針對海洋系統的類似研究相對有限。紅樹植物主導著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線。它們富含單寧(一種酚類物質)。但這些化感物質是否能夠抑制海洋微藻的生長卻鮮為人知。有限的研究表明,有紅樹林的沿海地區發生HAB的頻率相對沒有紅樹林的地區要少。我們前期的實驗表明,六種紅樹植物的葉片水提取物對五種有害藻類的生長有不同的影響,其中大部分是抑制性的。儘管紅樹葉片提取物中酚類物質的濃度與其對微藻的生長抑製作用之間沒有明顯的直接關係,但不同類型的酚類物質似乎具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紅樹植物含有各種主要類型的酚類物質,包括縮合單寧(CT)、棓單寧(GT)、鞣花單寧(ET)和小分子多酚(LMWP)。 不同紅樹植物酚類物質組成的不同可能是影響其對微藻抑製程度的關鍵因素;藻華期間水化學(例如pH值和金屬離子濃度)的變化以及其他非HAB藻種的存在也可能影響對 HAB藻種的抑制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確定紅樹葉片提取物中不同類型酚類物質的氧化活性與其對有害藻類生長抑制作用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將選擇六種具有不同類型優勢酚類物質的紅樹植物。提取並量化其衰老葉片中的總酚(TP)、CT、GT、ET和LMWP。它們的氧化活性也將被測定。通過比較對五種HAB藻種的生長抑制率,確定每種红樹植物最有效的酚類物質。然後比較已鑑定的酚類物質對五種HAB和兩種非HAB藻種的生長和生理影響,包括抗氧化反應、光合作用和營養吸收效率、細胞膜完整性和程序性細胞死亡。所鑑定的酚類物質對有害藻類生長和生理學的影響將在不同的暴露條件下進行評估,包括pH值、離子濃度、微藻共培養和劑量頻率的變化。最終,潛在的機制將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來闡明。預計本研究的結果能提供一種利用紅樹植物中的化感物質來控制HAB的替代方法。另一方面紅樹林的生態功能將得到進一步驗證,這將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育價值。



項目編號:UGC/FDS14/H09/23
項目名稱:未來美術館:沈浸式科技在美術館及藝廊的運用和策展策略之評估
首席研究員:楊宜瑄博士(恒大)

摘要

博物館以及藝廊向來是文化藝術教育的育成中心。 隨著博物館和藝術中心慢慢從新冠肺炎(COVID-19)的影響中恢復過來,它們仍然面臨著未來營運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過去3年的網上活動促使人們可能更習慣在虛擬空間的學習。 疫情後的種種改變,也預示策展策略和展覽方式該重新調整以及創新展示設計。 博物館可能必須重新評估如何為公眾服務並繼續為群眾提供難忘的學習體驗。 在不久的將來,了解如何運用數位科技結合策展策略並發揮教育功能,無疑將成為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專業知識。

由於無邊界沉浸空間、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和擴展現實(XR)等沉浸式媒體的進步,為展覽機構帶來未來的展望並使博物館能夠透過整合實體和數位現實來調整與公眾互動的方式。 近年來,隨著沉浸式技術改變了參觀者與展示物品互動的方式。

本研究旨在探討沉浸式技術如何應用於藝術展覽的策展策略。 著重相關策展方式在實現教育和群眾互動方面之有效性。



項目編號:UGC/FDS14/B01/23
項目名稱:中國國有企業的國家企業審計
首席研究員:邱聆娜博士(恒大)

摘要

制度特徵在許多以中國為背景的研究中非常重要。 中國政府通過國有企業(國企)控制大量關鍵資源,比如銀行業和能源業。 在監管國企方面,中國政府強調由國家審計署主導的國家審計的重要性。 國家審計不僅旨在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競爭力,還致力於防止腐敗和利益侵佔。 對國家審計的瞭解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國制度的理解,但目前該領域的研究並不豐富。 本研究項目旨在為國家審計提供描述性證據,並研究這種政府監管如何影響企業績效和公司治理。

首先,通過手工收集國家審計報告資料並手動分類國家審計報告指出的問題,我們試圖瞭解國家審計的關注重點,因為這可能會改變和引導企業行為。 其次,我們將研究國家審計報告是否對投資者具有任何資訊價值。 具體而言,我們將重點研究以國家審計報告發佈日期為中心的:(i)3天累計異常收益率,(ii)3天累計異常收益率的絕對值,(iii)3天異常的交易量,以及(iv)3天異常的股票收益波動性。 第三,我們將考慮國家審計的威懾效應。 我們會調查在國家審計期間的盈餘操縱行為(通過真實經營活動或應計管理)。 此外,我們還會研究國企管理者是否在國家審計發現違規行為時受到處罰並面臨更差的職業或政治前景。 最後,我們將考慮國家審計對外部審計師選擇和審計費用的影響。

總的來說,本研究旨在提供關於國家審計的證據,這是一個有重要研究價值的領域。國家審計是中國政府對國企最重要的監管工具之一。 它影響國企的績效和公司治理。未來的研究可以擴展到國家審計部門工作人員或國企管理者的政治聯繫,以及國家審計工作人員與外部審計師之間的社會聯繫。 另一個研究方向是國家審計對上市國企與非上市國企的影響區別,或者對中央管理的國企與地方管理的國企的影響區別。



項目編號:UGC/FDS17/H01/23
項目名稱:心智飲食法結合森林療癒對患有膽固醇偏高的成年人在心臟和心理健康的效果:隨機對照研究
首席研究員:邱嘉燕博士(東華)

摘要

導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高和長期精神壓力已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是有聯繫的。 一些研究證明,心智飲食法可控制體重、減少新陳代謝綜合症和抑鬱症。 森林浴有助於降低血壓和焦慮,增強積極情緒。 由於它們能夠下調前發炎反應,心智飲食和森林浴已分別被報道能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壓、壓力)。 然而,目前不清楚森林浴是否增強了心智飲食的效果,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目標: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心智飲食和森林浴的結合對患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的中國成年人在降低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綜合療效。

方法:本研究計劃進行一項"三臂單盲法"隨機對照試驗。 將從當地社區中心招募273名年齡在50至75歲之間且患有高LDL-C的參與者。 符合資格的參與者將由研究助理根據預先設定的電腦程序,以隨機方式分配到心智飲食加森林浴組、心智飲食組或常規護理組。 心智飲食組將在連續四週接受四次營養課程每周一次,並被指導在12週內進行心智飲食。 心智飲食加森林浴組將接受與心智飲食組相同的干預措施,還將在連續四個週末進行2小時的森林浴活動,並在第8週和第12週在郊野公園進行2小時的自我森林浴練習。 常規護理組將按照平常的生活方式進行日常活動,並接受有關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風險因素的健康講座,及收到由衛生署/醫院管理局提供的有關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風險因素的相關宣傳冊。 數據收集將會在基線(T0)及第4週和第12週進行。 主要療效指標(12週時的LDL-C變化)和次要療效指標(4週時的LDL-C變化;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三酸甘油酯、葡萄糖、收縮壓、腰臀比、身體質量指數、焦慮水平和情緒狀態在第4週和第12週時的變化)將在以上指定時間點進行收集。 在數據分析方面, 將使用治療意向分析法處理遺失數據。 並用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和變異數分析(ANOVA)評估和比較三組之間的基線人口統計、社會經濟和生活方式的特徵、心血管病史和藥物使用情況。 將使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與隨機效果模式(the random effect)分析第4週和第12週時的LDL-C濃度和次要結果的變化。

結論: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飲食與森林浴結合對中國患有高LDL-C的成年人心臟和心理健康的益處。 我們的研究結果可能為心智飲食與森林浴的聯合效應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因素方面提供證據。



項目編號:UGC/FDS14/P05/23
項目名稱:非凸結構型優化:理論與應用
首席研究員:余國惠博士(恒大)

摘要

大數據分析技術在許多學科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憑藉在應用中資料的某種結構,結構優化問題已廣泛應用於壓縮感知、資料分析、機器學習和統計等各個領域。近幾十年來,廣泛的成功應用表明,結構優化問題可以對現實的情況提供準確呈現,並啟發一類受益於某些結構的快速數值演算法,例如著名的稀疏結構套索和穩健低階結構的主成分分析(PCA)等。然而,結構優化問題通常是非光滑和非凸的;因此,提供快速演算法並開發結構優化問題的收斂理論是有很大需求但具有挑戰性的。

在本項目中,我們將解決一類非凸結構優化問題,該問題由不可微的凸函數以及可能不可微的凸函數和可能的非凸平滑函數的組合組成。這類結構優化問題通常是非光滑和非凸的,涵蓋了資料分析、機器學習、統計和當前感興趣的其他領域中的許多最優化模型。對於這類結構優化問題,我們將根據問題的結構提出兩個快速一階迭代演算法,並探討它們的收斂理論。為此,我們將在對每個分量函數的一些假設下,並藉助問題的結構來研究結構優化問題的弱銳極小值性質或誤差界性質。透過使用弱尖銳最小值屬性,我們將建立所提出的一階迭代演算法的收斂速度。此收斂理論將涵蓋並改進幾種流行數值演算法的收斂結果。在應用方面,我們將應用我們提出的演算法來改進差分光學吸收光譜的定量和自動分析。差分光學吸收光譜的成功應用將有助於物理學家推動計算光學技術的發展,並順應光學光譜儀的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24/E08/23
項目名稱:基於數值模擬的香港變電站電氣設備健康評估和狀態維護建議自主系統
首席研究員:張浩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電力變電站對於向終端用戶提供可靠的低壓電力至關重要。變電站的運營不斷面臨來自電力需求的增長、有限的預算、對可靠電力供應的高要求以及人員安全的挑戰。 它們的可靠性和持續性是電力分配的關鍵。然而,2022年6月21日,元朗的一座電纜橋在晚上7:10發生火災。火災造成了三組高壓電纜的損壞,導致元朗、屯門和天水圍的居民斷電。據估計,約16萬戶家庭將受到停電影響。儘管事故仍在調查中,原因尚未公開,但設備老化被認為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老化是香港許多電力變電站面臨的常見問題。這種老化問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不利的高溫、潮濕和海風的空氣,以及香港夏季長時間的重負荷工作。同時,在傳統設計中,固定溫度傳感器的數據無法展現室內溫度分布的真實情況,因為通常存在一些熱積聚點。 這些熱積聚點中的未被檢測到的過熱將顯著降低電器設備的使用壽命,甚至引發意外故障。然而,基於電力供應商無法承擔這項費用,更換所有老化的電器設備並不是可行選擇。對於電力變電站中的每個電器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定量化和分類,基於對設備本身和老化過程的理解。然而,這種基於人工和時間的傳統檢查方法成本高昂且勞動密集,不再適應未來的需求。

香港需要對電力變電站進行多維度升級,以提高其智能程度並確保可靠性水平;香港面臨的這一局面為提出這個項目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該項目中,將開發一個綜合系統,用於升級電力變電站,以監測運營狀態、監測剩餘使用壽命、執行緊急響應以及進行高效的維護和修復預測。首先,將設計並建立一個複製真實電力變電站的實驗平台,以便進行待開發模塊的構建。實驗設置將包括一個變壓器、開關設備、一個模擬真實電力變電站的通風系統艙室,以及各種必要的傳感器。其次,將開發一種基於CFD(計算流體動力學)的熱感測、影射和分析方法。借助CFD模擬,可以根據有限數量的傳感器最新輸入、電器設備的運行狀況和站點室內設計來檢測熱積聚點。此外,CFD將提供評估以優化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以減少電力變電站升級成本的最低傳感器數量。第三,利用傳感器和CFD模擬獲得的數據,將基於強化學習方法計算電器設備的健康指數(HI)。用於促進學習的模擬環境將根據實驗平台構建;CFD結果將為強化學習模擬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獎勵函數將根據強化學習模擬結果進行調整。HI是所提出的系統提供使用壽命、維護預測和突發故障的主要標準。最後,將開發剩餘壽命估算算法以及自主維護建議方案。通過將所有上述子模塊整合到一個完整的智能系統中,預計該系統能提高可靠性、實現智能管理並降低香港電力變電站的運營成本。



項目編號:UGC/FDS15/B02/23
項目名稱:以企業社會政治行動主義為導向的市場退出是否有益於品牌資產與企業盈利能力?以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企業外流為背景的實證研究
首席研究員:張曉博士(樹仁)

摘要

隨著政治消費主義的興起,消費者和其他持分者經常向企業施加壓力,要求其在社會政治議題上表達立場(Jungblut & Johnen,2021)。 為應對這些壓力,跨國公司(MNC)越來越多地參與企業社會行動主義(Corporate Social Activism,CSA),即公司為表達對社會政治問題的支持或反對而採取的公開聲明或行動(Bhagwat 等人,2020)。

在最近的俄烏戰爭中,多家跨國公司(如蘋果、耐克、麥當勞等)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以顯示反戰立場。 這些以CSA為導向的市場退出決策與傳統的市場退出觀點有很大不同—傳統市場退出的經濟邏輯是放棄表現不佳的市場(Karakaya,2000)。 從事CSA的企業可以滿足目標持份者的需求,這可能有利於企業品牌。 然而,市場退出涉及資源和成本投入,使得以 CSA 為導向的市場退出的財務回報亟待探索。

本計畫以 2022 年俄烏戰爭期間跨國公司退出俄羅斯市場為研究背景,旨在探討 CSA 驅動的市場退出是否有利於企業在(a)企業品牌資產和(b)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現。 本研究計畫進行一個自然實驗,檢視CSA導向的市場退出對企業品牌資產和獲利能力的影響。 該分析旨在透過捕捉決市場退出決策後企業品牌資產和盈利能力的顯著異常變化,從而量化以CSA為導向的市場退出的影響。

此外,本研究也探討了 CSA 導向的市場退出收益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將透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檢視目標市場結構和媒體反應在CSA導向的市場退出所引起的異常績效變化中的調節作用。

本研究的成果將提供多角度的理論貢獻。 具體而言,本研究可以透過提供有關 CSA 對公司品牌和利潤表現的長期影響的經驗證據,為豐富CSA 文獻做出貢獻。 此外,本研究將提供證據來證明主要市場的支持和積極的媒體反應對於參與 CSA 的好處及重要性。 此外,本研究還可以透過納入 CSA 的視角來調查市場退出的影響,從而豐富有關市場退出的文獻。

在實踐層面,本研究將為深耕全球市場的跨國公司以CSA為導向的市場退出對品牌和利潤的影響提供參考。 本研究亦將為在當前涉及複雜社會政治問題的國際市場中以更有效的方式管理市場退出提供指導。 研究成果可供政府了解以CSA為導向的市場退出的量化效果以及對經濟的潛在影響,同時為未來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



項目編號:UGC/FDS24/B10/23
項目名稱:在工業4.0視角下建立一個有韌性的可持續供應鏈:旅遊業緩解大流行擾動的經驗教訓
首席研究員:章新燕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供應鏈彈性(SCR)是指供應鏈在類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等不幸事件發生時,能夠恢復營運的能力。 COVID-19爆發後,全球現狀發生變化,對業務流程中的信息技術採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工業4.0技術(I4T)是特指通過技術創新,以電子化和智能化的方式連接企業供應鍊網絡的技術。 由於全球化現象,許多旅遊公司都採取了供應鏈管理(SCM)戰略。 COVID-19的影響可能會為研發旅遊供應鏈 (TSC)彈性的衡量標準,並深入了解 TSC 如何提高彈性,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本項目將抓住這個機會,調查香港TSC在COVID-19大流行危機中的恢復能力,並發掘如何提高TSC恢復能力的見解。

SCR和供應鏈可持續性(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SCS)都是SCM的關鍵問題。文獻表明,SCR和SCS可以相互影響。SCR的核心要點是通過有效的商業模式開發來長期維持競爭地位。 這可能意味著彈性戰略與可持續性之間存在積極關係。 因此,本項目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旅遊業中I4T實施、SCR和SCS之間的關係,並深入了解I4T驅動的SCM戰略,為發展有彈性的可持續TSC提供支持。 本項目旨在協助各TSC從業者發展SCR,從而提高香港旅遊業的競爭力和響應能力。